《清代詩歌·施閏章·舟中立秋》鑒賞
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云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饑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此篇記作者立秋日于舟中所聞、所見和所感。清初戰亂頻仍,后又數遭水旱災害,以致連年饑饉,民生困苦潦倒。詩人深有感慨,發之為詩。
****
一、釋詞:
垂老——猶“垂年”,已近老年。李贄《續焚書·詠古》詩云:“斷臂燃身未足夸,何當垂老問年華。”
年光——即時光、歲月。
詩書拙——意即死讀詩書,不善應付社會世事。拙,笨,不靈巧。
軍儲——軍隊的儲糧;或包括其他軍需物資的儲備。
嶺海——即指廣東、廣西之兩廣地區。因地處五嶺之南,臨近南海而得名。
洊饑——洊(jiàn薦),再,一次又一次。連年饑荒,謂之“洊饑”。
棹(zhào兆)——船槳。此指船只。
西疇——西邊田野。疇,田畝,或指已耕作之田地。田疇,猶田地。《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顏師古注《漢書·蕭望之傳》云:“美田曰疇”。
二、語譯:
人近老年,
最怕聞聽秋聲;
時光流逝,
有如江水一去不返!
陰云密布,
岸上草木沉埋其中不見了;
驟雨滂沱,
灘邊舟船卻亂了陣腳。
死讀詩書,
往往不善應對茫茫世事;
軍儲充盈,
卻給兩廣罩上重重愁霧。
連年饑饉,
豈逢今歲豐登年景?
倚立舟檻,
遙望西疇有個好收成!
施閏章詩歌,較多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對人民抱同情態度,如《百丈行》、《牧童謠》、《湖西行》和《祀蠶娘》等,均為此類優秀作品。他論詩,也主張除了加強自身學養之外,還重視言之有物,反對虛華空泛。這里,選讀的這篇《舟中立秋》,就是這樣。詩人將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的連年饑饉、垂老身世、荒涼江景,經過匠心獨運,構成了一幅“殘破農村圖景”,并注入濃烈的傷時恤民之情,以極為悲憤的筆觸,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清朝初期社會的陰暗實況。
在此,附帶說明一點,就是對本詩頸聯的對句和尾聯的出句,怎樣正確理解,值得商榷。一是采取肯定式,從正面解讀;一是采取否定式,從反面去理解。現在,是取后者,用的是否定式。這樣,才避免用肯定式所帶來的前后脫節、詩情割裂的弊病,而取得通篇詩義、詩情一貫到底,前后一致,情景相融和情理兩順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兩宋詩歌·陸游·書憤·綜述陸詩藝術特色》鑒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