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思邊
(唐)李白
銜悲上隴首,腸斷不見君。
流水若有情,幽哀從此分。
蒼茫愁邊色,惆悵落日曛①。
山外接遠天,天際復有云。
白雁從中來,飛鳴苦難聞。
足系一書札②,寄言難離群。
離群心斷絕,十見花成雪。
胡地無春暉,征人行不歸。
相思杳如夢③,珠淚濕羅衣。
【作者簡介】
作者李白見前《塞下曲》作者簡介。
【詞語簡注】
①落日曛:曛(音xūn),日落時的余光。落日曛意指邊地落日之后,天際猶存暮色。
②書札:書信。
③杳(音yǎo):遙遠得不見蹤影的意思。
【內(nèi)容簡析】
本詩題《學古思邊》,當是李白學擬古詩寫就的一首“思邊”之作,屬邊塞題材的詩歌。
詩起句即以“銜悲”對下句“腸斷”,說明登上六盤山的心情和“不見君”的悲傷。三、四句承接前意,寫六盤山流水似含情意,所以涵凝幽哀,從此分流東西兩面。接下來的“蒼茫愁邊色”到“十見花成雪”十句,則寫邊色的空寂、蒼涼與白雁的孤單、失群,其實是寫戍邊之人的惆悵與離群之苦。“蒼茫愁邊色”與“惆悵落日曛”相連,寫邊關(guān)蒼茫,邊色多變,落日寂寥,使征夫們惆悵憂愁。“山外接遠天,天際復有云”兩句寫景,描述了邊塞獨特的景致:群山綿綿,山邊連接著遠天,天際茫茫,云朵外面又有云彩。這兩句十分形象、逼真地再現(xiàn)了邊關(guān)的獨特風光。“白雁從中來,飛鳴苦難聞”兩句,寫孤雁在天穹上飛翔,凄苦的鳴叫令人難以聽聞。“足系一書札,寄言難離群”句,順承上句,寫征人想象這大雁足上能否系帶一封書信,給遠方的家人寄言自己的離群離家之苦。“離群心斷絕,十見花成雪”兩句再承前意,寫離群離家的痛苦,使征夫們的心腸寸斷,因為已有十次看見春花成雪了,亦即已有十年戍邊未歸,離群成孤雁一樣的人了。從“胡地無春暉”到結(jié)尾“珠淚濕羅衣”四句,詩人極寫邊關(guān)奇寒,胡地無有春天,遠行人出門,征人行不歸。于是,他們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相思之情,竟也杳杳如夢,夢醒后淚水沾濕了胸前的羅衣。詩人放眼于從古以來邊塞上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shù)征人帶來的痛苦。但詩人對戰(zhàn)爭又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而是滿含著一種欲說還止的愿望,渴望和平,向往安寧。
全詩意境高遠,風格蒼涼,想象豐富,格調(diào)奇?zhèn)ィ抢畎走呹P(guān)題材作品中的一首佳作。
上一篇:(清)許承堯《夜半經(jīng)六盤山下大壑》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宋)賀鑄《憶 秦 娥》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