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馬致遠散曲《壽陽曲·遠浦歸帆》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據隋樹森編《全元散曲》,下同)
宋代沈括所撰《夢溪筆談》稱:“宋迪工畫,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馬致遠小令《瀟湘八景》即取材于此,共八首,《遠浦歸帆》即其中之一。
《遠浦歸帆》,這是一幅江邊舟歸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溢于言外。
開頭兩句,點出時間、地點。作者雖未作具體描寫,但那傍晚時分小鎮酒肆的具體景象,已初步展現在讀者面前。“夕陽下,酒旆閑”。夕陽西下,酒簾輕擺,詩人在酒肆獨酌。好一幅恬淡靜謐的夕照圖。一個“閑”字,不僅渲染了環境氣氛,也寫出了作者恬靜的心境,還點出了主題。作者在別的小令也有類似之語,“閑身跳紅塵外”(《恬退》),“遠紅塵千丈波”(《嘆世》),對恬退閑適的生活表示由衷的喜愛。如果要找詩眼,就是這個宣泄情懷的“閑”字。
第三句,寫傍晚景色。“兩三航未曾著岸”,詩人矚目遠望,只見江上點點歸帆,正向江邊徐徐駛來。“兩三航”,是三三兩兩的歸帆。因在遠處,看不真切,就用的不確定數。這一句寫到了題上——“遠浦歸帆”,這也是詩人觀賞到的江上黃昏所獨具的特色,緊承首句而來。
第四句,對傍晚景色作進一步的描寫。“落花水香茅舍晚”,詩人的視線由遠浦歸帆轉移到江邊小村。只見落英繽紛,水面上似乎飄來陣陣花香,已夠迷人,再看那散落在江邊的茅舍小村,于暮靄之中炊煙裊裊,那種恬靜的農家生活景色更令人神往。詩人陶醉在一片寧靜、芳馨的氛圍之中了。
結尾一句,再寫晚色,收結全篇。“斷橋頭賣魚人散”,夜幕徐徐落下,斷橋頭賣魚人紛紛散去,適才的熱鬧景象已不復存在,詩人更是沉浸在寂靜冷清的氛圍之中,整個詩情畫意寓有閑適美。梁乙真在《元明散曲小史》中評論這首小令說:“像這樣富有畫意的句子,實在是清清冷冷的,讀了令人心脾俱澈。”馬致遠在小令《恬退》中就寫過“滿眼云山畫圖開”的名句,詩人是以畫家的身份欣賞大自然、表現大自然的。這首《遠浦歸帆》是作者為宋迪的同名畫而題寫的,所以既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詩情畫意,并相輝映,給讀者以強烈的美的感染。小肆獨酌,江邊舟歸,落英飄香,人去橋空,是一幅看得見、摸得著的遠浦歸帆圖。畫面安謐、恬靜、令人神往。作者把握了動與靜的辯證關系,一個“航”,一個“散”,以動寫靜,給畫面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呈現出一個沁人心脾的藝術境界,實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上乘之曲。
歷經磨難的作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恬靜的去處。在這里“不管人間事”(《野興》),不爭名與利;在這里“一枕葫蘆架,幾行垂楊樹,是搭兒快活閑住處”(《野興》);在這里,詩人獨酌小肆中,觀賞歸帆動,陶醉杯中物,好不閑適,好不恬淡,確實是個遁世者的好去處。但是在那“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百歲光陰》)的現實中,要想真正得到“閑適”,真正超然物外,談何容易! “斷橋頭賣魚人散”,剎那間,人散了,橋空了,一切都成了幻影,一切都是“今日春來,明朝花謝”(《百歲光陰》),又好不冷落,好不凄然! 詩人熱愛生活,卻又無意干預生活;詩人跳出紅塵,卻又無法全然超脫。因而這首小令的一個“散”字又流露了蘊藏在詩人內心的失落感,有一綹淡淡的惆悵。深曲的筆表達出深曲的情懷,有“珠玉潛水”的妙處。正像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篇》里所說:“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意在言外,恐怕是這首小令的又一藝術特色吧!
上一篇:徐幹詩《室思》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文·梁啟超文《少年中國說》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