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操南
莽莽寒云萬里愁, 橫吹蘆雪壓氈裘。
鳳驅鐵騎邊聲遠, 月黑榆關鄉夢秋。
猿臂少年爭負羽, 燕頷飛將快封侯。
獨憐雁塞霜華白, 馬上琵琶雙淚流。
陳其泰
這首詩選自《兩浙輶軒續錄》。鴉片戰爭時期,我國愛國將領及東海沿海地區廣大人民,對英國侵略者進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十三日起,浙江定海鎮總兵“葛云飛親自開炮,擊中洋船火藥,當即焚燒”,與鄭國鴻、王錫朋二總兵,協力抗敵。“血戰六晝夜,連得勝仗。”是年浙江在“四品卿銜”林則徐督率鼓舞之下,“天聲”大振。陳氏當時在巡撫劉韻珂幕府,參與抗英工作。“海氛惡,大帥歸復寧波。獲間諜,不即來,欲令為內應,杭城間諜公行。”陳“曰:‘此為寇謀,不殺為貽后患。’密與大府籌之。杭之間謀陡不得逞,而大帥卒受紿僨事。”(見《海寧渤海陳氏宗譜》)
這首詩歌詠壯士的出征,涉及昭君出塞故事,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借古諷今。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抒發情懷。境界闊大,形象鮮明,不著議論,而意味無窮。
首兩句,寫戰士出征時:"莽莽寒云","橫吹蘆雪",蒼茫大地,盡收眼底。"萬里愁","壓氈裘",戰士擔當的任務艱巨,心情沉重。次三四兩句:"風驅鐵騎邊聲遠,月黑榆關鄉夢秋。"風驅鐵騎寫成戰斗梟勇;月黑榆關寫生活艱苦。胡笳悲鳴,則邊聲遠;塞外草衰,成鄉夢秋。遂為下文鋪墊。五六兩句:"猿臂少年爭負羽,燕頷飛將快封侯。"爭負羽前一"爭"字,歌其勇于戰斗;快封侯前一"快"字,頌其樂于衛國。兩句承上,進一步禮贊中華男兒的自衛反侵略的英雄戰斗。結尾兩句:"獨憐雁塞霜華白,馬上琵琶雙淚流。"筆鋒陡轉,哀傷最高統治者的不支持抗戰,而是采取和親政策,讓弱女子去承擔這個歷史任務。陳氏此意,不是單純地對歷史上的昭君出塞事件予以歷史評價;而是通過對于昭君出塞的同情,不滿漢昭帝的和親政策。從而曲折地表露了陳氏對清政府屈膝媚外的不滿和慨嘆,顯示了他的篤厚的愛國主義思想。這首詩驅使典故,清切深穩。所言所感,出自詩人肺腑。借彼之意,寫我之情。自然倍覺深厚。低徊誦之,扣人心弦。
上一篇:吳熊和《秋波媚》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黃拔荊 周旻《秋霽》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