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樂府民歌《上邪》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一篇愛情的誓詞。作品的主人公通過向冥冥上蒼發誓的方式十分堅決地對愛人表示,無論什么時候,無論遇到什么變故,自己都要和對方相愛到底,世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使自己對愛人真摯熱烈的感情發生絲毫動搖。主人公這番剖肝瀝膽、發自肺腑的誓言,將自己忠于愛情的態度表白得極為鮮明。清人莊述祖《漢鼓吹鐃歌曲句解》說:“《上邪》與《有所思》當為一篇,……取男女相謂之言。”此說提出以后多為后人引述。作為一種理解,這一說法未嘗沒有道理。但它是否屬實,還缺乏確鑿的資料作為依據,而且漢樂府里找不到其他情況相似的作品可供佐證。莊述祖又說這是男慰女之言,則未必確當。從作品表達的情感看,好像與《有所思》相同,因此以出于女子口吻的可能性為大。
此詩一共只有九句,感情強烈,語氣堅決。前面部分從正面表達相愛之意,后面部分從反面申說永不分離。正說反說,轉疊回環,曲盡衷情。尤其是后面并舉五事,“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語句奇驚,令人嘆絕。類似誓詞中這些譬況的內容,從其他史籍里也能夠找到一些。《上邪》疊出的五事,在藝術上更見鋪張,更具氣勢。這些詩句參錯離奇,音節不一,顯出筆力的遒壯。試將“江水為竭,冬雷震震”改成“江水竭,冬雷震”,使五句皆變為整齊的三言,念起來終將會因為過于平順、缺少起伏頓挫,而難以喚起像人們讀原作時所具有的那種剛度感。
漢樂府中的一部分作品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民歌原貌,《上邪》是其中的一首。作品的主人公沖口而談,不假修飾,全詩保持口語的音節,長短不整,自然和諧;沒有使用一個難字,當中五個比喻,凡具備最起碼自然常識的人都能識其借天下必無之事來宣明自己堅篤的情意。《詩經·柏舟》也是寫女子“之死矢靡他”坦誠的愛情表白,在《國風》里它的風格已經算是比較樸實,接近口語;但是,它與《上邪》相比,就顯得染有藻采,表現出一些文飾化的痕跡。所以,從這兩首詩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漢樂府的“街陌謠謳”比起《詩經》的“里巷歌謠”來,民歌的本色保持得更加充分。
《上邪》借天下必無之事以宣明人物的情意堅篤不回,這種寫法在后來的文人詩歌和民間歌謠的創作中也經常可以見到。李白《遠別離》:“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其藝術手法與《上邪》很相似。
上一篇:散文·蘇洵文《上歐陽內翰第一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白居易詩《上陽白發人;杜陵叟;繚綾;賣炭翁》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