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言情贈友詩歌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寫愛人遠去天涯,閨中人離恨綿綿,相思難寄的愁苦心情。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三句寫景,以景見情。起句是室外之景。稍遠處,菊花為薄霧籠罩,看上去好似帶怨含愁; 近處,蘭草結滿露珠,看起來仿佛在飲泣垂淚。由檻欄可知是花園中,由菊花可知時令是秋季,而有露珠則說明時間是在清晨。秋日的清晨,菊煙蘭露應當說是清新秀麗的景致,可由于作者運用賦情于物和擬人化的手法,使這景致充滿了哀愁凄楚的感情色彩。雖然沒有人物的正面描寫,可從那楚楚動人的蘭菊身上,一個清晨起來思深愁重,鬢亂釵橫啼痕未消的思婦形象,已宛然可見。次句轉寫室內。羅幕即絲羅做的帷幕,女子室內所用。能覺出羅幕微微的寒意,說明閨中女子敏而多感。而這感覺既是秋日清晨氣溫偏低來自膚肌的實感,也是凄清孤寂來自心中的意念之感。三句又寫室外: 燕子雙雙,相依相伴,因那秋涼天氣,一同向南方飛去了。“雙”字反襯,正見自己身影只單,獨守空房。總的說來,這前三句筆法深婉,詞意還比較含蓄。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回憶昨夜之事,直寫心中之情。五代詩人張佖曾有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 《寄人》 ) 的吟詠,對春月眷顧離人倍多感激。秋月嬋娟,皎潔明凈,應當比春月更解人意、更為多情吧?不,恰恰相反,在這位思婦看來,這秋月不僅懵懵懂懂,而且無情至極。它絲毫不知閨中人心頭的痛苦,竟不回避回避,而是斜光到曉,照夜無眠,攪得人一夜難安! 月的無知與首句蘭菊的有情形成鮮明的對比,那蘭菊自然就有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的意思,而這無情的秋月則是堪責堪恨了。這兩句癡語癡情,使詞情由隱而顯,搖曳生姿,將思婦心中對遠去愛人的萬千思念和她獨守空房、孤衾難眠、通宵未睡、備受離恨煎熬的無窮愁怨,表現得哀婉備至。
換頭寫登樓遠望?!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夜”一句是登樓之時和登樓之初,因見墜葉滿院,碧樹盡凋而生的回想。昨夜通宵未眠,除看著那秋月斜光到曉外,又聽見秋風蕭瑟,草木搖落?,F在眼前所見即印證了昨夜的預感,有不幸而言中的痛苦之意,也有不忍目睹的凄涼之感。明明是今晨之景,卻偏要回溯昨夜,使得上下片的寫景和抒情回環往復,連成了一氣,手法十分精健?!蔼毶稀眱删淙蛋酌瑁诘突匕姓衿?,所向空闊,百感蒼茫,一下將詞境拓開?!疤煅牡亟怯懈F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 ) ,盡管這中間蘊含的是望盡天涯路不見歸來人的巨大的悲哀,可由于境界的寥廓深遠,卻給人一種源于真摯的愛情的積極向上的力量,使人感到一種盡管可能失望卻仍要不懈追求的努力。這與那種纖弱柔靡、蹙金結繡的愛情描寫,形成鮮明的對比。王國維先生稱之為“悲壯”(見《人間詞話》),固然不一定準確,但說它氣象闊大,境界悲遠,不同凡響倒是絲毫不為過的。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即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這是思婦發自心底的聲音。望盡天涯不見心上人,那自然就要想到錦書寄遠,一訴衷腸??缮街厮畯?,心上人又在何方呢?這錦書怎么能寄達呢?這是傷心的一問,也是無可奈何的一嘆。結末兩句一是希望,一是對希望的否定,造語自然,含哀無限,在萬千相思之情俱化于秋風之中的高遠悲涼境界中收束全詞。
陳廷焯曾說此詞“纏綿悱惻,雅近正中(即馮延巳)” (《詞則·大雅集》卷二),這恐非的評。這首詞上下片筆法頗異,一深婉含蓄,一明白直露,一凄楚哀苦,一悲涼高遠。所謂“纏綿悱惻”固然有之,但顯然難以概括全詞。同時,若一定要以前人詞比擬,舉馮正中亦覺欠妥,莫如拈出李后主,庶幾近之。
上一篇:《薛子壽見示免官后諸詩感而有作》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蝶戀花》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