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王沂孫詞《齊天樂·蟬》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珮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 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這一首《齊天樂》是《樂府補題》中所收八人同調詠蟬詞之一。南宋滅亡后,葬在紹興的宋高宗等六代皇帝的陵墓被元僧江南總管楊璉真伽盜發,后妃的尸骨也都被翻掘出來,和牛馬的骨頭混雜在一起。當時人民對這種暴行很憤恨。詩人唐玨、林德旸暗地聯絡當地人民把骨殖收拾埋葬。王沂孫、周密、張炎、李彭老、仇遠、王易簡、呂同老、陳恕可、唐玨等十四人結社聯吟,用龍涎香、白蓮、莼、蟹、蟬五個題目填了許多詞,編為《樂府補題》一卷。清人周濟、厲鶚、王樹榮均以為這些詞不是單純的詠物之作,而是針對掘陵而發的。夏承燾先生《樂府補題考》認為:“大抵龍涎香、莼、蟹以指宋帝,蟬與白蓮則托喻后妃。”因此,這首《齊天樂》可能就是借詠后妃而寄托亡國的哀思。
詞一開始即用典故把蟬與人事聯系起來,突出一個“恨”字。然后由此生發,展開對蟬的聲、形、感情的描寫。宮中人魂魄所化的蟬,帶著滿懷之恨年復一年地在翠綠的樹蔭中傾訴著離愁。“乍咽涼柯”,寫蟬聲在枝頭忽起忽落。“還移暗葉”,寫蟬影在葉間忽隱忽現。“重把離愁深訴”,以擬人手法把蟬寫得頗有感情,其聲仿佛是憂傷凄切的哀曲。這樣寫,使全篇增加了肅殺怨抑的悲劇氣氛,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南宋王朝的覆滅、蒙古貴族軍事集團的高壓統治。“西窗”以下五句,由所聞轉寫所想。“過雨”之“雨”,是指秋雨。一場秋雨過后,天氣轉涼,寒蟬的生命愈受威脅,因而驚恐難定。“瑤珮流空,玉箏調柱”,即寫其驚恐時振翅起飛的聲音: 如玉珮在空中擊響,如銀箏由名手彈奏。一“怪”字表示驚異。“瑤珮”、“玉箏”所構成的自是女子形象,因而下文繼云“鏡暗妝殘”,進一步把蟬想象成一個容顏憔悴的女子。“為誰嬌鬢尚如許”一句設想奇異: 寶鏡塵封,玉容不整,為什么鬢發卻仍夭嬌透明?在連續四句順寫之后驟然以問句形式來一反筆,不僅使全篇跌宕有致,婉曲多姿,而且突顯出女子麗質天成,難以毀傷,因而也可能暗示“發陵之案”。據載,唐玨等人在收集被掘的南宋帝王后妃遺骸時,曾發現孟后的發髻長七尺有余,光澤如新,且簪有短釵。在上片結束時頓生轉折和回旋,這在章法上也有益于下片蕩出新的境界。
過變三句,以前人的詩句與“拆遷銅人”的典故從蟬餐風飲露著筆,寫其又一層的哀傷和不幸。古人認為蟬靠飲“露”維持生命。可是,而今金銅仙人以淚洗面被從漢宮中移去,承露盤也被拆遷遠方。因此,蟬便無露可飲,生命自然受到嚴重威脅。“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即是對蟬瀕臨絕境生日無多的具體寫照。蟬翼本薄,蟬蛻甚輕,經不得秋霜、秋風的襲擊,對“秋”氣特別敏感,故云“病”,云“驚”,云其形如枯槁。蟬是無情之物,說它忍受不了世事的巨變,這便透露出作者借蟬喻己之意。隱約表示國亡身病,心情慘淡,此生將休。“余音更苦”至篇終五句,又是另一層,由所想寫到所感。雖然此生將休,而鳴聲尚未停止,但這臨終前的吟喚更使人感覺悲苦。唐人賈島《病蟬》詩有云:“折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余音更苦”句意與之相近。“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言蟬之習性棲高枝、餐風露,不類凡物,亦似人之自持清高,逸懷獨抱,但是,在自然和世事劇變中竟然落得個“病翼”、“枯形”的可悲下場,故云“頓成凄楚”。一個“頓”字,慨嘆變化之急劇,兩句之前冠一“甚”字,更驚呼結局之悲苦。歇拍“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以逆筆取勢從眼前的悲苦陡折到對往昔繁盛歡欣的回憶。兩句深沉地嘆息那和風徐來、柳絲起舞的夏日只是回憶而已,美好的光陰、生命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在沉痛無奈之中收結全詞,卻又給人以難盡的低回蕩漾之感。
從寫作背景和遣詞用典看,這首《齊天樂》當是有寄托的詠物詞。它在藝術上頗有特色,主要表現在物我妙合而又意旨隱晦方面。詞的上片深訴離愁和無人憐愛之恨,下片哀嘆厄運和好景不再之悲,全詞蟬的特點鮮明,人的感情真實,物我交融,亦蟬亦人。蟬與人在“悲”上達到了完全的統一。無論寫景、抒情、用典,都巧妙地將蟬性、人情、悲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對生命即將結束的秋蟬的詠嘆寄寓了對南宋王朝滅亡的哀悼,對帝后陵墓被盜的悲慟,以及對個人遺民身世的感慨。但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表現,都是一語三折,婉曲不顯。這可能與作者所處的時代及其個人經歷有關。他懷念故國,卻又屈身仕元;他希望好景重現,卻又把握不了命運。因此,只能發出秋蟬般的哀鳴。所以,周濟在《宋四家詞選·序論》中評王沂孫詞的藝術風格: 雖飽含《黍離》、《麥秀》之感,但“只以唱嘆出之,無劍拔弩張習氣”。王沂孫的詞集,清初有傳本,但皇家圖書館不收藏,可能是因為其中多《黍離》之感,館臣不敢進呈。夏承燾先生在《瞿髯論詞絕句》中曾評說:“草窗花外共沉吟,桑海相望幾賞音? 不共玉田入中秘,清初諸老夜捫心。”因此,像《齊天樂·蟬》這樣的詞篇,盡管情辭哀苦,但還應給以歷史的評價。
上一篇:左傳·僖公四年《齊伐楚盟于召陵》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孟子·《梁惠王上》《齊桓晉文之事章》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