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民歌《隴頭歌辭》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其 二
朝發(fā)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卷入喉。
其 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更能反映北方人民在動亂年代流離之苦的是 《隴頭歌辭》。《隴頭歌辭》共三首,隴頭指隴山頂上,隴山在今陜西省隴縣西北。北方樂府民歌中另有一首《隴頭流水歌辭》說道:“西上隴坂,羊腸九回,山高谷深,不覺腳酸。”可見隴山山高路險。另據(jù)記載,隴山上有清水流下,故《隴頭歌辭》三首中有兩首寫到“隴頭流水”。
先看第一首,前兩句是寫景起興,寫隴山上的清水流到了山下,后兩句則寫作者看著從山上流下的水,想到自己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只身一人飄流在曠野上,心中不由得充滿了哀傷之情。作者沒有具體地刻畫這種哀傷之情,只是用了一個“念”字。同時把自己孤身一人的形象置于隴頭、流水、曠野的蕭瑟空曠境界中,依靠蕭瑟的自然景物烘托,將所念之情體現(xiàn)出來,可謂惜墨如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首歌辭則竭力渲染了氣候環(huán)境的惡劣,藉以襯托出作者的艱難處境和凄涼心情。欣城是地名,位于何處不詳。前兩句是說作者一早就從欣城出發(fā)趕了一天的路,晚上宿在隴山上。長途跋涉顯然是很辛苦的。后兩句則夸張描寫天氣的寒冷,天氣冷得舌頭卷入喉中連話也說不出來。四句詩無一句是直接抒情的,但通過描寫嚴寒氣候下的長途跋涉,我們自然能體會到作者的辛苦。在如此嚴酷的自然條件下,艱苦跋涉顯然是迫不得已,因此作者內(nèi)心必然充滿了凄涼與痛苦。表面上說“寒不能語”,實際正是傷心得“不能語”,作者沒有直說,但通過對嚴酷環(huán)境的刻畫,我們?nèi)匀荒芨惺艿阶髡邇?nèi)心的痛苦。陳胤倩評論這首歌辭曰:“奇語!”(《采菽堂古詩選》)作者用“舌卷入喉”的夸張詞句形容氣候的嚴寒確實是“奇”,而奇的結果卻是通過環(huán)境的嚴酷來很好地襯出自己的心境。因此通篇未直接抒情卻是抒情的佳作。
第三首的前兩句,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外移到了客觀景物上。“隴頭流水,鳴聲幽咽”,作者離鄉(xiāng)背井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心中哀傷不已,所見所聞,仿佛都是令人傷心的事。流水的鳴聲,作者聽起來像是在幽咽哭泣,這與其說是形容水聲,不如說是作者自己在抒情。“遙望秦川,心肝斷絕”。秦川在陜西中部,顯然那是作者的家鄉(xiāng)。他站在隴山上向自己的家鄉(xiāng)遙望,不覺悲痛欲絕,由此可見這不是一般的行旅之詞,很可能是征夫、仆役或被征服者擄掠的人所作。
這三首詩都是四言四句,篇幅短小,但意蘊卻很豐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善于在特定環(huán)境中通過寫景來抒情,將內(nèi)心情感的悲痛哀傷轉(zhuǎn)化為外在景物和環(huán)境的刻畫,由外在景物和環(huán)境來襯出主觀情感的悲傷深重。蕭滌非先生評論這三首詩時說:“真情實景,最是動人,梁陳以還,隴頭之作甚多,皆不及此。腳酸舌卷,行役之苦,心肝斷絕,思鄉(xiāng)之情,然終不以此。歔欷欲泣,故自爾悲壯。”(《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上一篇:戲曲·李玉傳奇《鬧詔》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樂府民歌《陌上桑》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