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潘榮陛2
元夕婦女群游3,祈免災咎4。前一人持香辟人5,曰“走百病”。凡有橋處,三五相率以過,謂之“度厄6”,俗傳曰“走橋”。又兢往正陽門中洞摸門釘7,讖宜男也8。
1本文選自《帝京歲時紀勝》。2潘榮陛:清初人,生卒年不詳。有《工務記由》《月令集覽》《婚儀便俗》《帝京歲時紀勝》等。3元夕:舊歷正月十五。4咎(jiu):災。5辟(bi)人:意為手持點燃的香以使人避開。辟:除。6厄(e):苦難。7正陽門:即北京內城正中之城門,俗稱前門。8讖(chen):預言。宜男:生子。
【析點】 古代休閑游樂之事,大都與女子無緣,因而記寫民間游樂的文字,大多是描寫男性的活動。即使是元宵佳節這個允許女子出游的節日,在男性作家筆下,女子的活動與形象也多被繪成節日的一道風景線。在這一點上,連南宋大詞人辛棄疾也莫能免俗——“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就是一例。獨潘榮陛記元夕的筆記《走橋摸釘》一則,專寫女子獨有的節日活動,實為難得;且從“讖宜男”一筆來看,他寫的這些女子還是已婚者,就顯得更為可貴。
你看,這些女子的活動有“走百病”、“走橋”、“摸釘”,全是為了求福免災,這之中蘊含了她們內心多少對生活美妙的希求呀!
作者對這些活動沒有過多地描述,只是樸素簡潔地作了客觀的記寫,但文筆的清晰,卻使我們如臨現場,歷歷如見。這一則筆記,為我國風俗民情的畫卷,增添了不可多得的一幅。
上一篇:《赤小豆》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趙人患鼠》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