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歌·吳嘉紀·一錢行贈林茂之》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清康熙三年(1664),林茂之來到廣陵,詩人汪輯作了一首《一錢行》贈給林茂之,當時吳嘉紀也在揚州,吳嘉紀聞聽林茂之將一枚明朝萬歷年的銅錢系手臂上,五十年未曾解下,他被這件事所感動,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原文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揚州路。
故交但有丘塋存,白楊催盡留枯根。
昔游倏過五十載,江山宛然人代改。
滿地干戈杜老貧,囊底徒余一錢在。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漁船。
杯深顏熱城市遠,卻展空囊碧水前。
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萬歷錢。
賞讀
吳嘉紀的《一錢行贈林茂之》這首詩,主要抓住兩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方面寫林茂之八十五歲的高齡,但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是明朝人。另一方面寫他的窮苦,遍身只有一枚明萬歷的銅錢,從而表現出詩人對林茂之由于改朝換代帶來的遭遇的深切同情,由此引發對故交零落的感慨。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揚州路”中“先生”指林茂之,“芒鞋”,草鞋,這句話交代林茂之的年齡和再次來到揚州。一個“重”字自然就使人想到林茂之來揚州不只一次,而是故地重游,“芒鞋”一詞寫出了林茂之的窮困。
“故交但有丘塋存,白楊催盡留枯根”中“丘塋”指墳墓,這句話寫的是林老先生的故友都已不在人間,就連昔日那枝繁葉茂的白楊樹也只有一些枯根還存在。“丘塋”、“枯根”兩個詞寫出了詩人對故國滅亡的傷感,同時也為林老先生年老力衰表示同情。
“昔游倏過五十載,江山宛然人代改”,這句話中通過“五十載”表明林茂之第一次游揚州的時候年僅三十五歲,光陰似箭,一晃五十年不知不覺過去了,“人代改”一詞指明、清之際的改朝換代,詩人通過對“江山”的變化和“人代”的變化的對比,使詩人嘆惜人世變遷的情感顯而易見地流露在讀者眼前,同時也是對下文敘事的過渡。
人事都變了,但明朝的山山水水依然存在。由于“滿地干戈”使林茂之先生難逃戰亂之苦,成為遺民。清朝初年戰爭頻繁,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林老先生年紀已高,難逃戰爭之苦貧寒如洗,所以說“囊底徒余一錢在”,詩人對他仍有同情。詩句“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漁船”寫出了林茂之再次游揚州又與詩人同行,正值煙花三月,桃李花滿天下的季節,詩人同林茂之一起扶著手杖走上漁船,去欣賞那春光明媚、令人神往的美景。
詩人同客人們坐在小船上在美景中不知不覺地已經遠遠地離開了熱鬧的城市,可船上的游人興致未落。飲酒抒情,“杯深”一詞寫出了林老先生不勝酒力,在酒力的激發下,林老先生忽覺悲從酒中來,情不自禁地向客人們展示自己的空囊,客人雖然有了醉意,但看到林老先生從空囊中取出自己視為寶貝的萬歷錢來,都止不住熱淚泉涌,沾濕了衣衫。結合歷史背景,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的“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萬歷錢”,是對林老先生老年窮困的同情和憐憫,一個“乃是先朝”勾起了對亡國的悲痛。由于年老無力,不能拯救“先朝”,只能悲傷落淚,這種酒后對話的場面,使人傷心欲絕。
這首詩語句通俗易懂,悲觀氣氛強烈。詩中敘事有先后,過渡自然,以一枚萬歷錢為主線,抒寫對年老力衰的林茂之的同情,細細品味,也難免受詩人的影響產生一絲傷感,對詩人及林茂之的沒落窮貧,悲傷的處境產生同情。
上一篇:范成大《望海亭賦并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曹植·七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