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和古代神話·古代神話·淮南子《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天文訓》)
(據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本)
《女媧補天》這則瑰麗奇偉的神話,是見諸文字記錄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共分三段,從開頭到“鷙鳥攫老弱”是第一段,寫古時天地忽然崩裂和崩裂以后的種種可怕景象。以下四句是第二段,寫女媧補天、誅怪、治水等功績,是神話的主體部分。最后六小句寫女媧補天以后天下太平、人民安康的情景,是第三段。文章嚴整精煉,可見已經從產生神話的原始時代的“不自覺藝術加工”到半自覺乃至全自覺藝術加工的程度了,然而總的說來,仍不失為忠實記錄,我們還得據此以研究中國古代神話。
這則漢代初年記錄的神話有兩件事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天地崩裂毀壞的原因,這里沒有點明,看光景大約是自崩自裂,自己毀壞。正由于天地是自崩自裂,自己毀壞,所以局面大,令人生畏,女媧補天的意義便更重要。不像東漢王充《論衡》和唐代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記敘的那樣,是由于共工與顓頊或祝融爭戰,不勝而怒觸不周山,使天地殘壞,這才由女媧去補天的。這樣一來,女媧只小規模地補天,意義便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這乃是后代二家的隨意牽合,并非古神話的本來面貌。二是女媧補天神話,看似情景紛繁,實際上只是洪水為災,女媧用種種方法誅妖除怪,堙塞洪水。女媧可說是神話中最早的一位治理洪水的英雄。看那,一場大雷雨在原始時代發生了,引起森林炎炎大火,惡禽猛獸無棲息處,紛紛從林谷中逃奔出來亂飛亂竄,大鰲巨蟒也隨著洪波涌出,在浪濤中或沉或浮。霖雨連月不息,洪水汪洋,慘澹的天空看來好像要坍塌,咆哮的大地聽來好像要崩裂,宇宙似乎馬上要毀滅——這就是補天神話產生的背景。神話所說的第一件事:“煉五色石以補蒼天”,而石頭正是堙塞洪水最好的工具,“五色”只不過是想像中天空云霞的渲染,女媧所做四項工作的第一項,就有一半關系到治水。其余三項“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就完全說的是平息洪水的事了。鰲與黑龍,無非都是洪水暴發時出來興濤作浪的水怪。鰲足撐天,極言其巨;殺黑龍而中原人民得到拯救,也足見其猛惡:二者都關系到洪水。至于“積蘆灰”,則明言“止淫水”,女媧補天神話的中心內容正在于此。但是治水神話在我國神話中比較普遍,鯀、禹、李冰等都是著名的治水英雄,補天神話及其神話英雄,則不但在中國,即便在世界也是少見罕聞,因而單純的女媧補天神話便流傳開來,而在此一神話掩蓋下的女媧治水的行跡反倒湮沒不彰了。
《后羿射日》也是《淮南子》所記諸神話中最奇偉瑰麗的神話之一。從我國現有各少數民族的口傳神話來看,射日神話比較普遍,不乏其例,如瑤族有《格懷射日》,壯族有《侯野射日》,蒙古族有《烏恩射日》,布依族有《王姜射日》、《年王射日》等等,但是把射日和除害兩件事聯系起來的神話,卻并不多見,這里所記比較突出。
先秦古籍中已經有關于后羿射日的零片敘寫了,如像屈原《天問》有“羿焉彃日?烏焉解羽”?寫的就是后羿射日。《山海經·海外南經》有“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寫的就是后羿除諸害之一的鑿齒。但是,后羿射日除害神話全部完整的記敘,還是以此為首見。
文章寫得壯麗輝煌,卻也不難看出,是經過鍛煉整理的。這種神話記錄,大體上還是保存了原始神話的本來面貌,卻也有不太自然的地方。例如“堯使羿……”以下一段文字,既然各種惡禽猛獸的為害都是由“十日并出”引起的,揆以常情,當務之急自然是“上射十日”,而羿卻首先去做“誅鑿齒”、“殺九嬰”等等迂緩的工作,輪到第四,才“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這種對神話的“自覺的藝術加工”自然不可取,然而我們還得憑借它來研究古代神話。我們對古人大體上只須領會其用意。
共工怒觸不周山,折天柱,絕地維,使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這樣的神話,是推原神話的例子之一。所謂推原,就是推尋事物的開始、起源。這是由于初民對事物的成因每每不能解釋,只好創造神話解釋,以滿足其求知欲望和屬于人類本能的好奇心。除共工觸山神話外,我國蠶馬、盤瓠等神話,也可算是推原神話。
共工表現為一個英雄人物的形象,毛澤東同志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的“按語”中已經給我們指出來了:“共工沒有死”、“共工是勝利的英雄”。為什么說他是“勝利的英雄”呢? 因為他敢于反抗天帝,打破了為天帝所統治的舊世界的格局,使世界局面為之改觀,這種戰斗的精神和由此而造成的影響,就是勝利,就是不死。至于戰斗過程中暫時遭到的挫折,當然又是另一回事,是不能算失敗的。
上一篇:詩歌·金和詩《蘭陵女兒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戲曲·關漢卿雜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