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楊萬里詩《插秧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此詩寫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詩人去官家居時。描寫農家在田間插秧的勞動生活,取每句用韻的柏梁體。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二句,寫農家四口人為了不違農時,爭取時間,合家出動從事插秧的緊張勞動情況。“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二句,說他們都戴著竹編的笠子活像兵士的頭盔,都披著草編的蓑衣活像兵士的鎧甲。雨水從他們的頭上直流,連肩胛都泡濕了。“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田婦把早飯送到地頭了,呼喚丈夫和兒子停歇片刻,吃了早飯再干吧,可他們卻低著頭,彎著腰,趕著插秧,誰也沒吭聲。“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田婦多次地催呼,逼得田里插秧父子三人不能不應聲了。說剛插秧苗的根子還沒有長牢固,栽插秧苗還沒有周遍、完畢,你注意照管一下咱家的鵝兒和雛鴨。
江南的插秧季節,經常是細雨蒙蒙,農家冒雨在田間插秧是常事;全家出動,也是戶戶如此。前四句,以疏疏幾筆寫出了這一典型環境,典型生活。描繪了一幅田家四口冒雨緊張插秧的勞動圖,形象飛動,歷歷在目。以戰士的頭盔、鎧甲比喻農民的竹笠蓑衣,是多么的新鮮、生動! 讓讀者不禁聯想到農民對大自然的生產斗爭,猶如兵士的對敵作戰異常需要爭時間、搶速度,異常緊張,既揭示了農民戰天斗地的辛苦,也表現了他們的堅強意志和熱愛勞動的品質。后四句寫田婦送飯與田夫呼應的情況,表現了合家人互相關心,一片雍雍和睦氣氛,不僅見其形,也聞其聲。全篇活潑、生動、有力,口頭語言脫口而出,于平易中見出其淳厚活脫的自然本色,把江南農村田家生活寫得活靈活現,生氣盎然。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柳宗元文《捕蛇者說》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樂府民歌《敕勒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