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那逢秋氣悲,東林更作上方期。共知客路浮云外,暫愛僧房墜葉時。長江九派人歸少,寒嶺千重雁度遲(上下沉著)。借問潯陽在何處,每看潮落一相思。
【校記】
1.閻,《全唐詩》一作“聞”。
【箋釋】
[招隱寺] 《大清一統志》卷六三“鎮江府”:“招隱寺,在丹徒縣城南招隱山,即戴颙隱居之地。”《江南通志》卷四五“鎮江府”:“招隱寺,在府城南七里招隱山。宋景平元年創,即戴颙隱居之地。梁昭明太子嘗讀書于此。” 閻判官,《全唐詩》卷二〇七李嘉祐《秋曉招隱寺東峰茶宴送內弟閻伯均歸江州》:“萬畦新稻傍山村,數里深松到寺門。幸有香茶留穉子,不堪秋草送王孫。煙塵怨別唯愁隔,井邑蕭條誰忍論。莫怪臨岐獨垂淚,魏舒偏念外家恩。”據此,閻判官當為李嘉祐內弟閻伯均。此詩當為皇甫冉宴席唱和之作。《新唐書》卷二〇二《藝文傳·柳并》:“柳并者,字伯存,大歷中辟河東府掌書記,遷殿中侍御史……初,并與劉太真、尹征、閻士和受業于穎士,而并好黃老。穎士常曰:‘太真,吾入室者也,斯文不墜,寄是子。云征博聞強識,士和鉤深致遠,吾弗逮已。并不受命而尚黃老,予亦何誅。’……士和,字伯均,著《蘭陵先生誄》、《蕭夫子集論》,因搉歷世文章,而盛推穎士所長,以為聞蕭氏風者,五尺童子羞稱曹陸。”
[秋氣悲] 曹植《愁思賦》:“四節更王兮秋氣悲,遙思惝怳兮若有遺。”
[東林] 即東林寺。在今江西廬山。晉太元中,慧遠法師在江州刺史桓伊資助下建成。唐會昌三年寺廢,大中三年復修。梁釋慧皎《高僧傳》卷六《晉廬山釋慧遠傳》:“南適荊州,住上明寺,后欲往羅浮山,及屆潯陽,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始住龍泉精舍。此處去水本遠,遠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棲立,當使朽壤抽泉。’言畢,清流涌出,浚矣成溪……時有沙門慧永,居在西林,與遠同門舊好,前要遠同止。永謂刺史桓伊曰:‘遠公方當弘道,今徒屬已廣,而來者方多,貧道所棲褊狹,不足相處,如何?’桓乃為遠復于山東更立房殿,即東林是也。” 上方,天上;上界。《云笈七簽》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長江九派] 長江至潯陽,有九條江流,又稱九江。見本書卷五皇甫冉《送李錄事赴饒州》注。
上一篇:《送康判官往新安賦得江路西南永》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王相公之幽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