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山東省·青島嶗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鰲山。在山東省青島市區東部,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主峰名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3米。這里東臨澇山灣,南瀕黃海,海山相連,水氣嵐光,雄奇壯闊。《齊記》有“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自古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據史書記載,秦皇漢武為尋求仙藥,曾先后登臨此山,唐玄宗也派王旻、李華周進山煉藥。宋元以后,此山逐漸成為道教名山,道士邱處機、劉志堅、張三豐均曾在此修道。現存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華樓宮等寺觀。嶗山不僅自然風光美麗,而且山上名勝古跡甚多,是著名游覽勝地。
坤軸危分鎮巨鰲,山如排戟戰方鏖。
鐘鼓鏜塔東西院,丹碧參差大小嶗。
石柱華樓闌海出,龍巖獅石倚天高。
我來無限登臨意,點染風煙信彩毫。
[詩名] 登嶗山
[作者] 邵賢,明代人。
[注釋] ●坤軸句:寫山勢的雄健。坤軸,古人想象中大地的地軸。危分,高高地分開,形容山峰矗立。鎮巨鰲,借用《列子·湯問》中的故事:渤海上浮有5座仙山,隨風飄動,天帝派出15只大鰲,輪流載負,迫使山巒挺立不動。“鎮巨鰲”是倒裝寫法。●山如句:描繪嶗山陡峭險峻,參差林立,如排列的戟戈鏖戰如酣。●鐘鼓句:說寺院錯落,鐘鼓齊鳴,樂音回蕩在東西道院。鏜塔,鑼聲為鏜,板聲為塔,這里泛擬樂器之聲。●丹碧句:說大小嶗山參差聳立的丹崖為繁茂的碧樹所裝點。《山東通志》 記載:“嶗山有二,其一高大曰大嶗山;其一差小曰小嶗山。”●石柱句:描繪華樓宮有巨石突起像拔海而出。●龍巖句:描繪太平宮有獅子峰,山形如獅吼,又名獅石;峰北有三塊天然巨石疊架而成,右稱白虎石,左稱青龍石,又名龍巖。倚天高,依天聳立。●點染句:信然想拿起畫筆盡傾心中之情,點染成一幅風光圖畫。
嶗山
青島海濱
山外水光連天碧,煙濤萬頃玻璃色。
直將長袖捫三臺,馬策欲撾天門開。
方愛澄波凈秋練,乍睹孤城懸半天。
埤堄橫亙最分明,縹瓦魚鱗參差見。
萬家樹色隱精廬,叢枝黑點巢老烏。
高門洞辟斜陽照,晴光歷歷非模糊。
繦屬一道往來者,出或乘車入或馬。
扉闔忽留一線天,千人騷動譙樓下。
轉眼城郭化山丘,獵馬百騎皆兜牟。
小墜騰驤逐兩鹿,如聞鳴鏑聲癢颼。
飆然風動塵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人世眼底盡空花,見少怪多勿須爾。
君不見:
當年七貴赫如云,炙手熱焰何騰熏。
[詩名] 嶗山觀海市作歌
[作者] 蒲松齡,此詩是他在嶗山頂上見到海市蜃樓后寫下的詩,篇末借幻景對炙手可熱的權貴加以嘲諷。
[注釋] ●三臺:曹操在鄴城建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左思《三都賦》:“三臺列峙以崢嶸。”此處用以比喻嶗山上華美的宮觀。●馬策句:詩人想用馬鞭敲開天宮的大門,形容嶗山的高峻,也有將天門比喻宮觀的大門之意。撾(zhua,抓),敲。二句給人以飄飄欲仙的神秘感。●乍睹句:說突然看見一座孤城懸于半天,此即海市蜃樓。●埤堄:城上的女墻。●縹瓦:琉璃瓦。●精廬:精美的房屋。●老烏:烏鴉。●繦(qiang,搶)屬:連綿不斷的意思。●扉闔:城門關了起來。●譙樓:城門上的望樓,俗稱鼓樓。●兜牟:即兜鍪,戰士的頭盔。●癢(liao,了)颼:象聲詞,形容箭響之聲,詩人仿佛聽到的聲音。●飆然:疾速的樣子。●見少句:意思是人世間的事,都是眼底空花,和海市蜃樓差不多。不要少見多怪。●七貴:漢代外戚及權要七族稱“七貴”;后泛指權貴。潘岳《西征賦》:“窺七貴于漢庭。”●炙手熱焰:意同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意思是當年五侯七貴,顯赫一時,而今安在哉?還不如同海市蜃樓一般。
風送歸帆海市囂,聲和漁唱破空寥。
嶙峋屹浪攢巖腳,金碧流波漾棧橋。
嶗頂振衣迎出日,沙濱鼓棹蹴狂潮。
峰巒肖物千般相,栩栩如生不俟雕。
[詩名] 青島即興
[作者] 愛新覺羅·溥杰,1981年作。
[注釋] ●棧橋:即青島前海棧橋,由市區伸向青島灣海中,長440米,寬10米,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1931年增修,橋端有兩層八角亭,名“回瀾閣”,登閣眺望,澄碧空明,海天一色,諸島出沒海中。●峰巒肖物:指嶗山諸峰怪石像一些物體,如獅生峰、老僧峰、駱駝頭等。●不俟雕:不用雕塑,天然成形。
齊東巨擘嶗山指,到處風光別有天。
曲磴盤空通勝地,連峰沿海疊梯田。
云森道士猶龍洞,波渺秦皇覓藥船。
盡日攀躋看不厭,真疑羽化欲登仙。
[詩名] 游嶗山
[作者] 愛新覺羅·溥杰,1981年作。
[注釋] ●秦皇覓藥船:史載秦始皇求仙藥曾登此山。相傳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乘樓船由此入海去尋覓仙藥,結果一去不還。●羽化:道教稱成仙升天為羽化。
雄風海暢天崖口,龍瀑吼雷鬧未休。
賴有紫薇漪綠靜,一酬仙府半山幽。
[詩名] 嶗山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龍瀑吼雷:上清宮附近的龍潭瀑。八水河沿20米高、10余米寬的絕壁懸空倒瀉,鳴聲如雷。
二千歲寫太清頌,漢柏唐榆宋杏寵。
遙憶耐冬絳雪妍,神泉鑒作風流種。
[詩名] 嶗山太清宮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在嶗山東南,前臨大海,三面環山。建于宋代初年,現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宮中奇花異卉,四時不絕,耐冬花開,紅艷如火。●二千歲:指元世祖忽必烈為太清宮寫的護教文碑,成吉思汗曾頒給金虎符文。●漢柏唐榆宋杏:太清宮中多古木,漢柏、唐榆、宋銀杏均歷經風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蔥倩。●耐冬絳雪: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篇所寫的紅衣花神絳雪,傳是太清宮中耐冬花的化身。●神泉: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為神泉水。
上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霸王祠、霸王墓》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江蘇省·韓信廟》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