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郁郁累累。
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漢代的兵役徭役繁重,征人役夫往往馬革裹尸,縱能幸免,大多也是終身漂泊異地。這首民歌正是以質樸的文字抒發了他們深沉的思鄉之情。
前兩句,以“歌”當作“泣”,以“望”代替了“歸”。其實這兩個“當”,分別都不能當作“泣”和“歸”,而作者卻故意把不可能的當作可能的,這就寫出了人物在無可奈何中,聊以自慰的情狀,更顯出思鄉盼歸的深沉。欲泣無淚,只得以歌排憂;欲歸不能,只得以望解愁。
悲何來?愁什么? “思念故鄉”直截了當地作了回答。 “郁”“累”的迭用,把無形的鄉愁變成有形的凝結成的塊壘,鄉愁啊,接連成串,重重迭迭!這就生動而形象地描繪出了鄉愁的程度。
濃重的鄉愁,如此“郁郁累累”,何以解憂?唯有歸家。那為什么不歸呢?答曰“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縱使是回去,也無親人可見,落得個孤苦伶仃:那就去看鄉土鄉親吧,但卻無船可渡。全詩一、二兩句慨嘆當歸卻不能歸,這五、六兩句是點明欲歸也無法歸,因為無家、無人、無船。作者層層深入地寫出了其悲之由來。
最后兩句寫出巨大的悲愁,既不能訴說,也無法訴說,只得悶在心里,以至讓“郁郁累累”的悲愁,在腸中回環轉輾,翻來滾去。悲愁在心中的縈繞,以車輪轉于腸中作喻,這就更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鄉戀的牽腸掛肚,難以忍受的反復絞痛。
全詩以一個“悲”字為主眼:一悲無淚可泣,只好以“歌”代替;二悲不能歸去,只能以“望”解愁;三悲欲歸也無家;四悲歸去也無入;五悲歸去也無船。悲,悲,悲,真是一首名副其實的“悲歌”。作者以“悲”貫穿全詩,一悲到底,從多層次,多角度抒發了征人游子悲之廠、悲之深,展示了他們生離死別,顛沛流離和當時農村渺無人煙的凄涼景象。
上一篇:悲愁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情詩五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