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關漢卿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第三折
(外扮監斬官上,云)下官監斬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著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來人閑走。(凈扮公人,鼓三通,鑼三下科。劊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帶枷上。劊子云)行動些,行動些,監斬官去法場上多時了。(正旦唱)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劊子云)快行動些,誤了時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后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劊子云)你有甚么話說?(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劊子云)你如今到法場上面,有甚么親眷要見的,可教他過來,見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劊子云)難道你爺娘家也沒的? (正旦云)止有個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應了,至今杳無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劊子云)你適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劊子云)你的性命也顧不得,怕他見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
(卜兒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婦兒! (劊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來了,叫他來,待我囑咐他幾句話咱。(劊子云)那婆子,近前來,你媳婦要囑咐你話哩。(卜兒云)孩兒,痛殺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里,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婆婆,此后遇著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與我吃;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的孩兒面上。(唱)
【快活三】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你把亡化的孩兒薦。(卜兒哭科,云)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 (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劊子開枷科)(正旦云)竇娥告監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斬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說。(正旦云)要一領凈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 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斬官云)這個就依你,打甚么不緊。(劊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斬大人說,幾時說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監斬官云)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 (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空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監斬官云)打嘴! 那有這等說話! (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劊子做磨旗科,云)怎么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 (內做風科,劊子云)好冷風也! (正旦唱)
【煞尾】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愿明題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飛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劊子做開刀,正旦倒科)(監斬官驚云)呀,真個下雪了,有這等異事! (劊子云)我也道平日殺人,滿地都是鮮血,這個竇娥的血都飛在那丈二白練上,并無半點落地,委實奇怪。(監斬官云)這死罪必有冤枉,早兩樁兒應驗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且看后來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與我抬他尸首,還了那蔡婆婆去罷。(眾應科。抬尸下)
(據影明本《元曲選》,參考隋樹森校訂本)
關漢卿的生平,流傳下來有關材料極少,有些材料又往往互相矛盾,互有出入,所以我們只能做個大致的推斷。
元人鐘嗣成所著《錄鬼簿》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可以說是關于關漢卿的最早也最具權威性的材料。但元人熊自得的《析津志·名宦傳》則說:“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按: 鐘嗣成說關漢卿曾任太醫院尹,不見其他材料記載。鐘嗣成說“漢卿”是他的名,“已齋叟”是他的號;而《析津志》說“一齋”是他的名,“漢卿”是他的字,頗多出入。
關于他的生卒年,也不可確考。《錄鬼簿》把他列在“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首,并說“余生也晚,不得預幾席之末,不知出處,故不敢作傳以吊之”。《錄鬼簿》成書于元朝至順元年(1330),把關漢卿列在“已死名公才人”一類,知關氏卒年當在《錄鬼簿》成書的1330年以前。另外,關漢卿所撰散曲有[雙調·大德歌],其中有如下數語:“吹一個,彈一個,唱新行大德歌。”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1307),可知關氏此時仍健在。綜合以上兩點,證明關漢卿的卒年當在1297—1330年之間。
至于他的生年,亦不可確考。元朝朱經《青樓集序》說:“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風弄月,留連光景。”杜散人即散曲家杜仁杰,白蘭谷是雜劇作家白樸的號,他們都生于金末,已有確證,關漢卿的生年,亦應與杜、白相近。
關漢卿是位多才多藝的作家,他一生除去作了大量雜劇之外,他的散曲保存在《陽春白雪》之中和《太平樂府》等散曲集中的共有小令五十七首,套曲十四套。他不僅寫雜劇劇本,而且還能登臺演出。臧晉叔在《元曲選序》中就說他:“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他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生動地描寫了自己所掌握的各種各樣伎藝。說他會“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他會圍棋,會蹴踘(踢球),會插科打諢,會歌舞,會吹彈樂器,會咽作(不詳),會吟詩,會雙陸(古代的一種游戲和賭博)。
關漢卿的雜劇創作,共計有劇目六十五種,在元雜劇作家中是最多的。今存劇本十八種。其中有的作品的作者問題歷來有爭議,尚無定論。
關漢卿的作品,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達到了雜劇創作的高峰,為歷代評論家所稱頌。我國文學評論家、戲曲史的開創者王國維評關漢卿雜劇創作時說:“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宋元戲曲史·元劇之文章》)
具體說來,關漢卿的戲曲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關漢卿是一位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他敢于面對嚴酷的現實,用戲劇藝術來表達對現實的評價。關漢卿的雜劇,藝術地再現了元代的社會現實,喊出了當時百姓痛苦而激憤的呼號。他的雜劇題材寬闊,所反映的生活面廣泛,而許多題材都體現了元代社會所特有的情景。第二,關漢卿雜劇中塑造了一批正面形象,而寫得最多最出色的,是那些下層婦女形象。她們的絕大多數都是被壓迫者,如妓女杜蕊娘、謝天香、趙盼兒,婢女燕燕,寡婦竇娥等,都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被污辱、被損害者。作者通過描寫他們的痛苦和不幸,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丑惡,如權豪勢要的為非作歹,賣淫制度對婦女的摧殘,貪官污吏的草菅人命等。正是這種種黑暗勢力造成了下層婦女的人生悲劇。但是另一方面,這些下層婦女既是被壓迫被損害者,同時也是這種種罪惡勢力的反抗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她們也敢于起來同這種種勢力進行抗爭。如竇娥對地痞流氓等惡勢力的抗爭,譚記兒對“花花太歲”楊衙內的諷嘲,趙盼兒對“花臺子弟”周舍的愚弄等,從中表現了她們無比的勇敢和智慧。第三,由于他對于戲劇舞臺十分了解,他的劇本的舞臺性很強,符合演出的要求。尤其是他的戲劇語言本色當行,根據人物的不同性格、年齡和身世來安排他們的對白和唱詞,使得這些人物栩栩如生。他的語言來自生活,極少用典,明白如話,開元雜劇本色派的先河。
《竇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元雜劇的四大悲劇之一(其他三種是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白樸的《梧桐雨》和馬致遠的《漢宮秋》)。這個劇本寫作于元世祖至元28年(1291)以后(劇中第四折有“肅政廉訪使”語,此職于至元25年后才有),這時關漢卿已屆晚年。
《竇娥冤》本事一般認為出自《漢書·于定國傳》和《搜神記》所載“東海孝婦”故事。但原文所載極其簡略,重點又不在“孝婦”而在于定國斷獄的公正。其實關漢卿只是借“東海孝婦”故事為因由,面對元朝社會現實而創造出一位溫柔善良而又敢于抗爭的婦女形象,揭露了元朝社會的極端黑暗,描寫出官吏貪贓枉法等行為。所以關氏的創作目的不在追求古代傳說,而在著眼元代現實。
竇娥三歲喪母,七歲上因受高利貸盤剝,被父親竇天章典賣給債主蔡婆婆家做童養媳;十七歲完婚,不上兩年丈夫就死了,從此她成了年輕的寡婦,一心侍奉婆婆。她無依無靠,孤寂凄涼,看不到今后的日子有什么指望。惡棍張驢兒為了霸占竇娥,企圖毒死蔡婆婆,卻誤毒了自己父親。州官接受賄賂,將竇娥嚴刑拷打,誣其殺人,判處斬決。在刑場上竇娥提出三個愿望后死去。后三個愿望一一實現。三年后,竇天章任肅政廉訪使,竇娥鬼魂訴冤,案子平反昭雪。
第三折“押赴刑場”是全劇的高潮,也是全劇寫得最精彩的地方,是竇娥性格最充分展現的一場戲。竇娥是那么善良溫順,然而她短暫的一生受盡了多少不公正的待遇,最后又被無賴誣為“殺人犯”,被昏官判處死刑。面對這一不公正不合理的結局,她的憤怒達到了極點,而這時觀眾的憤懣之情也被推到了頂點。她唱道:“[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刑法),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她責問天,責問地,責問這天地為何如此不公?字字千鈞,充分顯示了竇娥的反抗精神。
關漢卿還借“東海孝婦”等傳說寫了竇娥臨刑前發出三項誓愿的情節:“要一領凈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第二個誓愿:“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最后第三個誓愿:“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
果然,這三項誓愿都實現了!
而在現實生活中,竇娥的三項誓愿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作家作這樣的描寫,卻符合人們的心意。人們寧愿違反生活邏輯的真實,而去接受符合理想邏輯的真實。這位溫順善良、與婆婆相依為命、為了拯救婆婆自己甘愿負屈的竇娥在臨刑前所迸發出的這些憤怒的呼喊是那樣地強烈有力,她對黑暗勢力的控訴是那樣地震撼人心,她喊出了藏在人們心底的呼聲。她對黑暗社會的憤怒控訴激起了人們強烈的共鳴。
以上是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言。《竇娥冤》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很高的。關漢卿以他豐富的生活經歷和精湛的藝術造詣克服了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的死板結構形式,表現了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內容。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元劇關目(劇中主要情節)之拙,固不待言。此由當日未嘗重視此事,故往往互相蹈襲,或草草為之。”就元雜劇的一般情況說來,這種評語無疑是正確的。但像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等少數幾個劇本卻是例外。《竇娥冤》也如同中國一般傳統戲曲一樣,是采用“一人(竇娥)一事(她的一生遭遇)”的單一結構形式,但卻波瀾起伏,讓情節越來越緊地逼向高潮。而且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也越來越豐厚。與此同時,許多社會生活的層面也相應地得到了表現。如果說中國傳統戲曲的共同特點是節奏比較緩慢,而《竇娥冤》則是快節奏的。
同時,關漢卿又是元代的戲曲語言大師,歷來被譽為“本色派第一家”。他的語言接近生活,質樸自然,而又富有性格化。“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像前面所舉的竇娥對天地的種種責問,她對黑暗世道的種種控訴,無不震撼人心而為戲曲中的千古絕唱。
上一篇:潘岳詩《悼亡詩》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陳子昂詩《感遇(其一)》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