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詩《感遇(其一)》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是組詩,并非一時一地所寫,是作者不同時期的部分作品的匯集,共三十八首。內容有抨擊時弊、同情人民苦難的,有感懷身世、抒發心情和理想的,也有感嘆人生無常、贊美佛道宣揚玄學的。既是詩人任俠尚義豪爽性格的實錄,也是他儒學、佛學、道學兼收并蓄,而以儒家的兼善天下為主體、立志匡世濟時的思想的藝術反映,同時又是詩人革新詩歌主張的具體實踐。因此,陳子昂的《感遇》詩歷來被公認為他的代表作,對唐代詩歌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有“陳體可以潤國風,廣王澤”(顧云《唐風集序》)之評。這里選的是第二、第二十九首。
第一首感懷身世之作。詩的開端兩句敘蘭若的茂盛美好,蘭若疊用,強調“香美”。蘭若于春夏時十分繁茂芳香,曾為許多詩人所贊頌,李白有詩曰:“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芊蔚”,指花葉茂密。“青青”,即“菁菁”的借字,繁盛之貌。這里的“芊蔚”、“青青”兩個形容詞,也是迭用,意在突出蘭若枝繁葉茂、生氣蓬勃的景象。“何”,“多么”的意思,在這里是為了加強語氣,表示對蘭若的贊頌,像這樣的句式來自漢《樂府》如“蓮葉何田田”(《江南》)、“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白頭吟》),與“芊蔚”句的句式十分相似。蘭若以繁茂的綠葉扶持著紅色的花朵,豐滿的花瓣下垂,覆蓋在紫色莖上,紅花、綠葉、紫莖互相映襯,色彩斑斕、絢麗多采,它獨具姿色,超絕群芳。這樣芬芳美麗的鮮花該是受到人們特別青睞,倍加愛惜的了,可是“幽獨空林色”,它的際遇非常不幸,孤獨寂寞地開放在空林之中,無人欣賞,徒有其姿色。這句寓意很深,雖是嘆花,實為憐己,傷感無知音。這一寂寞處境,凄涼心態,連用“幽”、“獨”、“空”三字予以宣泄,運思和措詞奇特,富有感情色彩。用擬人化手法寫蘭若,是詩人政治失意、理想破滅后的一種審美移情,對現實流露出一種哀怨而又無可奈何的情緒。詩的前四句極力渲染蘭若的美好,但已用“幽獨空”三字暗示它未來的不幸,為以下的描寫作了伏筆。“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意謂時光漸漸流逝,夏去秋來,寒風颯颯,將摧折美好的蘭若。由于詩人把秋日寫得很有破壞性,故使用“遲遲”、“嫋嫋”等詞,使人感到秋天之蕭瑟,境遇之凄涼,美人之遲暮。霜降天地,萬木凋零:“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秋風無情,摧殘了一年一度的花朵,敗落了無數繁枝。用一“盡”字,充分反映出萬花凋謝的衰敗景象,足以揭示秋之殘酷。蘭若既遭厄運,還有何“芳意”可言!末二句詩人對蘭若的不幸命運充滿同情,對其芳意未成深為惋惜悲慨,實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之嘆(屈原《離騷》),與郭璞《游仙》、阮籍《詠懷》同旨。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寫蘭,沒有一句是寫自己,但句句又是寫己嘆己。詩人寫艷麗芬芳的蘭若被秋風摧殘,芳意未成,借以嘆惜自己受統治者壓抑,才能無所施展,理想不能實現,一生有如蘭若。吳摯甫先生說:“此自傷不遇明時。”(高步瀛《唐宋詩舉要》)這與樂府民歌《冉冉孤生竹》中的“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句有同工異曲之效,只是所寫的具體內容不同而已。詩人將繼承發揚漢魏“風骨”,注重詩歌“興寄”作用的改革主張,并付之于實踐,把詠物抒懷惜花憐己寫得水乳交融,不露痕跡,實在是高手。
上一篇:戲曲·關漢卿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陳子昂詩《感遇(其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