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墨谷
淮城感興
舉杯呼月,問神京何在,淮山隱隱。撫劍頻看勛業(yè)事,惟有孤忠挺挺。宮闕腥膻,衣冠淪沒,天地憑誰整?一枰棋壞,救時著數(shù)宜緊。 雖是幕府文書,玉關(guān)烽火,暫送平安信。滿地干戈猶未戢,畢竟中原誰定?便欲凌空,飄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風(fēng)長嘯,夜深霜露凄冷。
張紹文
《酹江月》,即《念奴嬌》,由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末句:“一樽還酹江月”得來。詞題“淮城感興”,“淮城”,泛指淮水兩岸的城市,而淮水是當(dāng)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前線,因作者生平不詳,很難確定此詞作于何時。現(xiàn)考《全宋詞》張紹文詞編在朱埴之后,朱乃寶祐四年第一甲第十六人,則在1256年問,距宋室南渡已近百年,且在1234年,蒙古兵已滅金國,故詞人對北宋故都汴京與整個中原尚未收復(fù)的感興是非常沉痛的。
上片首韻三句,第一句“舉杯呼月”,仿效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的浪漫奇情,而將五言詩句縮成四言,更精煉剛勁有力?!昂簟弊?,警策狂甚;第二句,“問”字,是屈原“天問”之遺,沉痛、憤慨,痛汴京淪陷近百年尚未恢復(fù),憤南宋昏君佞臣誤國,辜負中原父老子民翹首望南師北上光復(fù)的心愿?!吧窬┖卧凇彼淖?,聲可裂帛,悲憤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句起韻,“淮山隱隱”,“隱隱”,不分明貌,王昌齡詩:“青山隱隱孤舟微?!痹娙酥豢吹诫[隱約約的淮山,而沒有看到南宋邊防的重兵。這四個字沉郁拗怒,是對南宋昏君佞臣,將杭作汴,醉生夢死的揭露。當(dāng)時太學(xué)生俞國寶曾用醉筆寫了一首《風(fēng)入松》詞給那些人畫像:“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花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壚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里秋千?!本o接第二韻,提筆,境界別開?!皳釀︻l看勛業(yè)事,惟有孤忠挺挺”,第一句,化用杜甫“勛業(yè)頻看劍”,“頻”字,是描述愛國志士為恢復(fù)中原這個“勛業(yè)”,頻頻看劍,與在朝的昏君佞臣,不抵抗,茍安偷生,悉成對比,辛稼軒的《破陣子》詞:“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詞意,乃此韻所本。第二句,“惟有孤忠挺挺”,“惟有”兩字,是點睛之筆。志士仁人,為恢復(fù)中原,頻頻“看劍”,而報國無門,“惟有孤忠挺挺”,“孤忠”,即“孤臣的忠心”,《孟子·盡心》篇:“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薄巴νΑ保鳌罢薄苯狻_@一韻是揭露南渡已近百年,國策只是乞和賠款,稱臣稱侄,愛國志士,莫不扼腕。辛稼軒悲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陸游哀吟:“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南渡之初,李綱罷相,作《永遇樂》詞云:“五陵蕭瑟,中原杳杳,但有滿襟清淚”;無數(shù)愛國志士,都是正直勇敢,對國家社稷忠心耿耿,然而得不到支持,飲恨以歿。第三韻:“宮闕腥膻,衣冠淪沒,天地憑誰整?”,這韻用提筆法,直用事實來設(shè)問,第一、二句,指出大宋汴京的宮殿已被外族腥膻所玷污,中原文物,蕩然無存。第三句,大聲疾呼,破碎的山河,誰去收復(fù),失去的文物,誰去整頓。上片結(jié)拍“一枰棋壞,救時著數(shù)宜急。”將南宋的形勢比喻為一枰下壞了的棋局,是很貼切的。當(dāng)南渡之初,勤王之師,群集建康,如能興師北伐,中原恢復(fù),指日可待。但高宗趙構(gòu),為一己之私,坐失戰(zhàn)棋,像一枰棋,一著錯了,詩人在百年之后,驚呼,要趕緊找出挽回敗局的著數(shù)來。
下片首韻:“雖是幕府文書,玉關(guān)烽火,暫報平安信?!薄!半m”字;“暫”字,都是點睛之筆,揭露南宋朝廷,醉生夢死,不圖匡復(fù),所謂“幕府文書”,乃指前方軍事長官所發(fā)回來的公文。因為朝廷不重視恢復(fù)中原,所以派去前線軍事官員都是乞和派,發(fā)回來的文書內(nèi)容,自然是迎合朝廷的旨意:“玉關(guān)”,是邊境的代稱,“烽火”,古代邊寒設(shè)烽火臺,如邊境無事,每日初夜亦放煙傳信,稱“平安信”,這一韻,詞人揭露南宋朝廷無人運籌帷幄,只憑前方虛報的“平安信”。其實,蒙古人在滅北方全國之后,早已磨刀霍霍,窺伺吞滅南宋。第一韻的敘述,是為第二韻提筆指出的“滿地干戈猶未戢”的慘酷現(xiàn)實作鋪敘。南宋君臣只知道湖山宴樂,粉飾升平,不顧蒙古人的鐵蹄即將南下,第二句“畢竟中原誰定”,是本詞的第三問,也即是詩人“感興”的頂點,詞人指出,大宋失去的“神京”、“中原”,究竟由誰來定?“定”字下得極警惕,是重筆,給朝廷指出嚴(yán)峻的現(xiàn)實:是由南宋去恢復(fù)失去神京和中原,還是讓蒙古人去占領(lǐng)呢?詞人是清醒地觀察到時局的嚴(yán)峻性:北方的蒙古族強悍的軍隊必將揮戈南下;詞人也清醒地認識到朝廷仍然是茍且偷安,不能任用賢良,振救國家民族于萬一。于是第三韻:“便欲凌空,飄然直上,拂拭山河影?!睋?jù)傳說月中的影象是反映地上的山河。這一韻是通過這個傳說,影射自己救國救民的愿望,與辛稼軒在《太常引》:“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是同一機杼,都是運用隱喻手法,幻想能掃清朝廷的主和派勢力,加強戰(zhàn)備,恢復(fù)神京和中原。然而,畢竟現(xiàn)實是慘酷的,朝廷已經(jīng)被佞臣奸雄所壞,已回春無力了。所以煞拍:“倚風(fēng)長嘯,夜深霜露凄冷。”“倚風(fēng)長嘯”和岳武穆的“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同樣激動人心。和上片之“撫劍頻看勛業(yè),孤忠挺挺”回應(yīng)。末句“夜深霜露凄冷”六個字,與其說是寫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無寧說是影射國家所處的危殆局勢。讀此詞,知詞人乃“感興”南宋昏君佞臣之誤國。
上一篇:謝桃坊《酹江月》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黃墨谷《酹江月》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