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君昭
燕山客館也,授館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議留使人者
萬里孤臣致命秋, 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生死, 休問羝羊解乳不。
會同館,官署名,金元時期掌接待邊地諸族官員及外國使者的處所。此詩亦范成大使金所作七十二首絕句之一。本詩中出現了作者忠貞為國的高大形象。他此次使金北上,知道此去有相當的危險性,但仍毅然接受了任務,對孝宗說他已處理好家務,為不能返回作好準備。孝宗為之感動,亦認為他可能要像蘇武那樣嚙雪餐氈,但還不至于有生命危險。
到了汴京的會同館,次日就聽說有要扣留使臣的話,作者心中早有準備,寫下了這首詩,表示他的心跡,情調激昂而又悲壯。
首兩句聲言自己作為受命來到這數千里之外的異國都城的孤臣,已經到了拚上一死、以身許國的時候了,此身代表國家,執行重任,即使死了也可以說是重于泰山,而不是像水泡浮漚(oū)那樣的輕飄無用。這是說明自己在生與死之間選擇了寧死不屈、慷慨成仁的道路。作者北上時,一路行來,想起了許,多古人古事,如忠勇為國的張巡、許遠,功成身退的張良,令敵人聞而生畏的北宋名臣韓琦,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等,特別是藺相如,懷璧使秦,面對強秦而不畏,不辱使命而回的事跡,和自己相類。作者以此事和自己使金相比,曾有詩云:“茲行璧重身如葉,天日應臨慕藺心”,表達了不屈的決心。
三、四句則是以漢代蘇武自比,要步他的后塵,名垂史冊;蘇武被拘留后饑吞氈、渴飲雪,手持漢節(代表國家),表示決不屈服投降。匈奴將蘇武徙到北海邊去牧羝(dī)羊(即雄性生羊),并說要等羝(公)羊生了奶才許回漢,作者表示自己既然決不投降,那末如果真要叫他去牧羊,也不須詢問公羊會不會產奶了。他終于全節而歸的事實,又證實了這首小詩絕非徒為壯語,大言欺人。
上一篇:王步高《伏讀二劉公瑞巖留題感事興懷至于隕涕追次元韻偶成》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丁芒《會稽》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