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林則徐·程玉樵方伯德潤餞予于蘭州,藩廨之若己有園,次韻奉謝·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我無長策靖蠻氛,愧說樓船練水軍。②
聞道狼貪今漸戢,須防蠶食念猶紛。③
白頭合對天山雪,赤手誰摩嶺海云!④
多謝新詩贈珠玉,難禁傷別杜司勛。⑤
【注釋】 ①方伯: 古代對一方諸侯之長的稱呼,清代借用為對省級行政長官的尊稱。程玉樵名德潤,字玉樵,時任甘肅布政使,故稱。藩廨: 布政使的官署。布政使又稱藩臺; 廨,舊時官吏辦公府第的通稱。次韻: 即步韻,和詩采用原詩的韻。②蠻氛: 詩中指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③戢(ji): 收斂,止息。④摩:本是接觸、撫摸之意,這里可引申為控制、駕馭、對付之類的意思。⑤杜司勛: 唐代詩人杜牧,曾任司勛員外郎。他有《贈別詩》云: “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痹娙?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ishangyi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李商隱也有“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勛” 的詩句。
【鑒賞】 林則徐充軍上路,途經蘭州時,甘肅布政使程玉樵在名為 “若己有園” 的官署后園中為林則徐設宴餞別并題詩相贈。這首詩是對程詩的酬答。作為一位被貶遠戍的方面大員,作者在詩中除了表達感謝、惜別之情以外,更多地表現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慮。碧云黃沙,大漠茫茫,作者此去的艱危可想而知。但詩中沒有訴說個人的禍福恩怨,只是心系國家安危。詩言志,這首詩一開始就道出了自己的心聲,為自己沒有良策掃除侵略者的兇焰而感到深深的遺憾,一談起當年建造戰船、訓練水師的事就感到難言的愧疚。鴉片戰爭以喪權辱國告終,自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蠻氛未靖的責任本不應由林則徐來承擔,而他卻律己甚嚴,真誠地引咎自責。這固然表現了他的寬大胸懷,也表現了一位愛國政治家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接著,他進一步道出了時刻折磨著自己的深深的憂慮: 聽說那像狼一樣貪婪兇狠的英國侵略者如今逐漸有所收斂,(南京條約的簽訂使戰爭告一結束) 然而列強蠶食中國的念頭還經常表現出來,必須時刻警醒,高度防備啊! 作者既有憂國憂民的一片丹心,又對外國侵略者的本質有清醒的認識。但作為一個獲罪遠戍的謫臣,在這憂患頻仍的多事之秋,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作者一方面感嘆,自己這滿頭白發自然只能去和天山的積雪無言相對,然而他更為揪心的則是在海防已被打開的情況下,有誰能赤手空拳去應付嶺南海疆變幻莫測的政治風云呢?
當時,林則徐離家上路已約一月,才從西安到達蘭州。一路上的艱難、惆悵,懷鄉思親以及壯志未酬而橫遭貶滴的怨憤,千頭萬緒當在情理之中,但在這遠離中原的蘭州,面對友人的親切接待,詩中沒有一字訴說自己的委屈和憤懣,而是一心系念著國家的安危。舊時官場宴席酬唱之作能表達出如此深沉的愛國情思和民族憂患意識,實屬難能可貴。只是在最后兩句,作者才把思路從他魂牽夢繞的嶺南海疆帶回到眼前的現實: 多謝你贈給我珠玉般美好的詩句,西出陽關,前路茫茫,我也難以抑制像詩人杜牧那樣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呵!聯系全詩,我們當能感受到這種惜別感傷之情也是同作者對軍國大事的思謀和憂慮緊緊交織在一起的,有其豐富的社會內容。
文章作者:艾虹,陳淑寬
上一篇:愛國詩詞《王粲·七哀詩·三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