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七律·和周世釗同志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蕩暫徘徊②,又踏層峰望眼開③。
風起綠洲吹浪去④,雨從青野上山來⑤。
尊前談笑人依舊⑥,域外雞蟲事可哀⑦。
莫嘆韶華容易逝⑧,卅年仍到赫曦臺⑨。
這首詩作者抄錄在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致周世釗的信中,隨信最早發表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版《毛澤東書信選集》。
【注釋】①周世釗(1897—1976),字惇元,湖南寧鄉人,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同學,曾加入新民學會。長期從事教育,時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省第一師范學校校長。 ②江,指湘江。見前《沁園春·長沙》篇“湘江北去”句注文。浩蕩,形容水勢闊大。暫徘徊,唐駱賓王《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四首其三曰:“林泉恣探歷,風景暫徘徊。”這里指在湘江稍事流連。 ③層峰,高峰。指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峰。望眼開,謂登高望遠,視野為之開闊。 ④綠洲,指橘子洲,見前《沁園春·長沙》篇“橘子洲頭”句注文。吹浪去,唐代包佶《對酒贈故人》詩曰:“風吹浪不回。” ⑤青野,長滿綠油油的莊稼的田野。據周世釗《難忘的一天》文中所記,當天下午下了一陣小雨。以上二句寫在岳麓山上眺望時所見。 ⑥尊前,指筵席上。尊,酒杯。按毛澤東年輕時在長沙曾與周世釗等杯酒談宴,數十年后重新相聚,又飲酌言歡,故云。據周世釗文中所記,當天下午二時,毛澤東和他在岳麓山上的望湘亭中午餐。 ⑦域外,國外。雞蟲,杜甫《縛雞行》詩曰:“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后人轉用以喻指爭權奪利的小人,如魯迅先生《哀范君三章》其一曰:“白眼看雞蟲。”這里疑指蕭瑜。蕭瑜(1894—1976)又名子昇,字旭東,湖南湘鄉人。他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的同學和好朋友,畢業后在長沙楚怡小學教書。1917年夏,與毛澤東徒步游歷了湖南寧鄉、安化、益陽、沅江等地。1918年春與毛澤東等共同發起并組織新民學會,任總干事。1919年3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在留學法國的十多個新民學會會員討論應以何種手段改造中國與世界時,他同在法國的蔡和森等多數會員和留在國內的毛澤東等發生了根本性的意見分歧。他不贊成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而主張“溫和的革命”,教育救國。當大部分新民學會會員先后成為共產黨員時,他與同志們分道揚鑣,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1924年回國。曾任國民黨北京市黨務指導委員。1927年國共兩黨分裂后,曾任國民黨政府農礦部政務次長等。1934年在北平故宮博物院任監守時,盜賣文物,攜款潛逃,再到法國。從此長期僑居國外,后定居于南美洲的烏拉圭。他發表過許多攻擊毛澤東的言論和文章。但毛澤東不忘舊情,多次托人捎信給他,歡迎他回來。20世紀50年代,我國某文藝團體訪問烏拉圭,毛澤東曾特意讓該團的同志向他致意,請他回來看看。70年代,中美建交,毛澤東又托便人去看望他。但他堅持反動立場,奔走于美國,四處游說,反對中美關系正常化,希望美國繼續支持臺灣國民黨政權。1976年3月客死于烏拉圭。由于他與毛澤東、周世釗等是老同學,又同是新民學會最早的會員,故毛澤東和周世釗此次聚會話舊時,很自然地會談到他,并為他后來的種種不光彩的經歷而發出感嘆。 ⑧“莫嘆”句,白居易《香山居士寫真詩》曰:“勿嘆韶華子,俄成皤首仙。”韶華,指美好的青春年華。 ⑨卅年,毛澤東1925年秋自韶山赴廣州,途經長沙,曾游岳麓山一帶,作有《沁園春·長沙》詞。至此次重登岳麓山,恰過了三十年。赫曦臺,《乾隆長沙府志》卷一二《古跡》載:“赫曦臺,在岳麓山上。文公(宋代朱熹)《云谷山記》曰:予名岳麓山頂曰‘赫曦’,張伯和父為大書臺上。懸巖有古篆字數十,隱見不明。嘉靖戊子(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知府孫存建。”赫曦,形容光明盛大。以上二句是說,不要感嘆青春逝去得太快,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登上了赫曦臺。空間范圍內的舊地重游,在毛澤東筆下轉換成為時間范圍內的逝水復還,他興致勃勃,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代。
【賞析】
據楊樹達日記,1955年6月20日,毛澤東登岳麓,約程潛、楊樹達等在山上白鶴泉相會,程潛告訴楊“毛主席渡湘是游水而來”。上山時為程、楊皆備乘輿,“仍別有一乘輿似預備主席乘者,主席健步不乘也”。并言敘談中說到一些以前的熟人。看來,那次毛澤東回湘,渡湘江,與故人敘舊,興致甚高。周世釗是陪同登至山上的。事后周世釗給毛澤東的信中附詩若干首,其中一首為七律《從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宮》。毛澤東于10月4日復信,附此詩。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書于1955年10月4日的信中,但所描寫景致和表現的感情是6月間登岳麓山所見所感。
起聯第一句是說到湘江邊舊地重游,正當水漲之時,不免流連忘返。詩人登山在6月20日,當農歷五月初一。詩人這里說“春江”完全是寫感覺,是抒情而非紀事,也可以說是一種感覺記憶。當時全國各條戰線蓬勃發展,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最好的階段之一,政通人和,人們的建設積極性空前高漲。詩人作為全國人民的領袖,豪情滿懷。“又踏層峰”的“又”字,無形中包含了很多的往事。“層峰”即一重重的山峰,言外之意到了山頂。因到山頂,所以“望眼開”,從意境上說就如杜甫《望岳》所寫:“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詩人這里所表現的與杜甫不同,不是因自己所處高而有“眾山小”的感覺,而是深感眼前風光之美,正如詩人在《沁園春·雪》中所嘆:“江山如此多嬌!”
頷聯承接上面的意思而來:“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遠遠看到湘江中綠樹籠罩的橘子洲上樹木擺動,長江上卷起陣陣銀浪;一會兒,飄起云團,漫延山頂,灑下細雨。視野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句同三年后詩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說的“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一樣,并非純粹寫景,更重要的是象征了當時國內的形勢。只是后者己帶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寫的《登廬山》中“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也同樣是表現大好形勢,但用云煙之類,意象較虛,給讀者的感覺也是空中樓閣似有似無。可見,詩是思想與情緒的反映,信非虛言,當時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潛意識中的東西,有時連作者自己也感覺不到。總而言之,《和周世釗同志》這首詩中的景色描寫真正是既反映了當時國家的繁榮氣象,也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頸聯是由景而及人。舊地重游,必然會想到一些人事。詩人同家鄉的耆舊及老同學、老朋友相聚,覺得聲音、舉止、性情如舊,而想到一些為爭奪個人名利用盡心機、流落海外的人,覺得可悲。這里的“可哀”,是說他們在域外混得并不滿意,然而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我們從“雞蟲”二字中可以感到詩人對這些人的鄙視。解說此詩者或以為這句詩指“國際間的某些事件像雞蟲得失一樣渺小,人們為這些小事而鉤心斗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國際間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談笑”而來,而且“域外”是相對于“國內而言”,同“國際”的意思并不一致。所以,這一句應是指早年相識后來成為革命對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歷史上有名的人,然大體應屬于張國燾、王明、蕭瑜一類。上句之“人依舊”指當時在一起的故舊,“域外雞蟲”則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這兩句中包含了很多的歷史事實,很長的歷史過程,也包含中國革命中陣營對立和路線分歧方面復雜斗爭的種種回憶。但詩人這里表現出的是輕松、愉快,是勝利者的豪情。
尾聯緊承上聯兩句之意,即所謂“彈指一揮間”。回憶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嘆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臺了嗎?然而,今日已“換了人間”。回想當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情景,能不豪情滿懷嗎?
七律結構講究“起、承、轉、合”,第一聯起,開頭要好;第二聯承第一聯,或鋪開來說,或意思加深。第三聯換一個角度或轉換話題,但要做到“筆斷意連”,不能完全脫節,要使當中兩聯既平行,又蟬聯,或互為照應,或互為因果,以拓展詩的內容空間。尾聯則緊承頸聯,而總括全詩之意加以引申,含蓄而耐人尋味。此詩構思精到之至,讀之可知。
文章作者:趙逵夫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七律·吊羅榮桓同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七律·和柳亞子先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