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欄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托于閨怨以寫君國之思,這是我國古代詩人常用的表現手法,蓋人世間的種種感情,纏綿悱惻無過于兒女之情者,夏完淳的這首《卜算子》詞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只不過詞人傾吐的是他親身經歷過的國破家亡之恨,因此作品顯得尤為深摯動人。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民族英雄,父親夏允彝自沉殉國,他十五歲便參加了抗清義軍,任參謀官,十七歲即慷慨就義,為國捐軀,義軍失敗后,他曾避居鄉間,此詞即描寫他當時徘徊空室,憂傷的情懷。
第一句點明了時間和處所。這是在萬物凋零的秋天,詞人正獨處于一所空落落的房舍中。心愛的人不在身旁,本已滿腹惆悵,更那堪蕭條的秋色又直侵庭院。接下一句更深一層,時間由白天變成了夜晚,秋意由無聲變成有聲。白天尚有川陸簾櫳可望,夜晚便只有形影相吊,更覺孤獨。秋風吹落梧桐葉沙沙作響,更襯出周圍的沉寂。如此景況,直逼得詞人再也按捺不住,于是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痛苦,又涌上了心頭。
三四兩句寫情,即由前兩句牽惹催逼而出者。它可理解為詞人內心的獨白,又好似他的自言自語。同心結是用錦帶制成的菱形連環回文結,男女相戀或結合常為之,以表恩愛之意。詞人以欲結同心比喻自己對故國的摯愛和對抗清復國大業的熱忱。但家國終于淪亡,大業終歸失敗,只留下無窮的思念與悲哀。兩句迴環錯雜成文,準確地傳達出詞人愁懷縈繞郁結的情狀。
下片又是先寫景,后寫情,幾乎是把上片描述的心理過程重新咀嚼了一遍。但這種重復不足為病,因為它恰恰生動表現了詞人獨自傷神,郁結,排解,再郁結,再排解的心理狀態。詞人在空室中獨自往來,眼窺秋色,耳聽秋聲,回憶起往事,不勝悵惘。為了排解愁緒,他步出空閨,來到室外,但見一排欄干悄立無聲,浴浸著秋月的冷輝;秋風吹來,燈光搖曳,院落中忽明忽暗;抬頭望去,一輪涼月孤零零地高懸天際,這時又從遠處傳來烏鴉凄厲的叫聲。所聞所見,無一不助人凄涼,撩人愁思。于是才下眉頭的愁懷,又襲上心頭。詞人靜靜地佇立在那里,我們卻似乎看到他的雙肩在微微發抖,嘴唇在輕輕顫動。詞人這一番連內心獨白或自言語也沒有,只是悄然無聲地流下幾行晶瑩的淚珠,但它已足以說明一切了。
夏完淳曾師事陳子龍,古體詩學漢魏六朝,近體詩學初盛唐,大約以高華為宗。詞則學唐末五代,意致綿邈,在宛轉綢繆中寄托愛國深情。兩人的創作風格頗為相似,比較此詞與陳作《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即可見其一斑。
上一篇:蔣春霖《卜算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