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呂本中·兵亂后雜詩·三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①
后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②
積憂全少睡,經劫抱長饑。③
欲逐范仔輩,同盟起義師。④
【注釋】 ①晚:晚年,當時詩人約四十四歲。戎馬:戰亂。此兩句意思是:晚年遭逢戰亂,到處都在準備打仗,兵荒馬亂的。② “后死”兩句: 自己比別人后死,這反而成了累贅,茍且偷生的日子不知何年到頭。③ “積憂”兩句:憂愁積累得太多因而很少能睡著覺,經歷劫亂忍受長時的饑餓。④逐:跟隨,效仿。范仔: 呂本中自注:“近聞河北布衣范仔起義師?!贝藘删湟馑际牵?自己想效仿范仔等人,與志同道合者盟誓起兵抗擊金人的入侵。
【鑒賞】 呂本中生活在從北宋到南宋的交替時期,正值北方強敵步步進逼,而最高統治階層既腐朽又孱弱無能,國家民族處在危亡之秋。呂本中作為一個秉承儒家正統的學者文士,懷抱著正義之感,眼看著北宋王朝無可救藥地一步步滑向滅亡的深淵,其憂國憂民的深情油然而生。宋王朝被迫南渡之后,愛國憂民的激憤之情,使他不由自主地改變了過去注重形式、專講復古的所謂江西詩派的詩風,寫了不少表達愛國真情的詩篇,其中尤其是 《兵亂后雜詩》三首,表達了悲慨沉痛的感情,這里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詩的標題中所說的 “兵亂”,是指宋欽宗靖康元年 (1126)、二年 (1127),金兵攻陷汴京,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擄北去的變亂,這組詩就寫于這個時間。詩中充滿了憤慨和憂慮,詩歌把作者個人的經歷遭際,與國家的危難命運融合在一起加以表達和抒發,并表露了急欲尋求盟友同起義師,共赴國難,以圖挽狂瀾于頹敗的慷慨亢奮的情志。
因為詩歌所表達的是真摯厚重的實感,因此詞句自然而明暢,已經沒有了江西詩派所特有的艱澀。試看其第一聯 “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直接道出了當時戰亂的時代背景。次聯 “后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則一下轉到對自己生活的感慨,表示自己不愿意只是成為累贅而偷生茍活,應該對國家民族有所作為。第三聯緊接著深入一步,表達自己的深愁憂患和苦難: “積憂全少睡,經劫抱長饑。”尾聯 “欲逐范仔輩,同盟起義師”,達到全詩的高潮,吐露出自己請纓赴戰場的壯志; 尋求盟友,同起義師,共赴國難。這四聯八句,從詞語到意蘊,一環扣一環,既層次分明,又連貫流暢,形式上也毫不拘泥。確屬一首優秀的愛國詩作。
文章作者:胡熙績
上一篇:愛國詩詞《劉禹錫·平蔡州·三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陸游·病起書懷·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