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無邊,山青是可玩。
山左山右山靠山,山花開放山滿前。
象簡、撲頭懶去貪,
餓了來,吃些松柏子;
渴了來,可以澗下有清泉;
悶了來,山前觀走獸;
煩了來,林中聽那鳥兒喧。
雖然不得神仙座,胸不悶來心不煩。
山后轉(zhuǎn)過山童兒來, 口中倒把山歌兒念。
念的是:世間那有觀山美,
勸君何不歸山快樂幾年?!
——清·華廣生輯《白雪遺音·八角鼓》
本篇以要求回歸大自然,享受自然美,反映了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的厭惡和唾棄。
前四句寫景,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山景無邊”, “山花開放山滿前”的遼闊壯觀的美景。這種大自然的美,大可玩味,令人陶醉。它對人的吸引力之大,足以使人“象簡、撲頭懶去貪。”象簡,即象笏,官員上朝用的象牙或木制手版。撲頭,又作幞頭,一種頭巾。這里喻為做官的頭銜。離開官場,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物質(zhì)上雖然生活太清貧,只能“吃些松柏子”,喝些澗下清泉水,但是在精神上卻很愉快, “悶了來,山前觀走獸;煩了來,林中聽那鳥兒喧。雖然不得神仙座,胸不悶來心不煩。”
這樣的歌謠是不是封建文人隱逸思想的表現(xiàn)呢?我看這兩者有區(qū)別。封建文人的隱逸,往往是“身在山林,心存魏闕”。(魏闕,指朝廷)也就是當隱士的目的還是為了做官,用《論語·季氏》中的話來說,是“隱居以求其志”。而這首歌謠的最后四句足以證明,它跟山童兒念的山歌是完全一致的,是以民歌的形式勸導人們不要貪戀官場,不要為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效勞,須知“世間那有觀山美,勸君何不歸山快樂幾年! ”它反映了民間以民歌來對封建文人進行的教育和爭取,代表了民間要求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審美觀。
上一篇:《展花箋寫情書》原文|賞析
下一篇:《巴東三峽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