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喻朝剛
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指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此詞為岳飛手書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照片,詞下并有謝升孫、宋克、文徽明等人的跋。唐圭璋先生收入《全宋詞》中。
據《宋史·岳飛傳》,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秋,偽齊劉豫政權在金統治集團指使和支持下,派叛將李成進犯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及信陽軍。次年,岳飛奉命率兵進討李成,收復襄陽等六郡,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屯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岳飛認為北伐時機已到,于是上書朝廷,奏請“以精兵二十萬,直搗中原,恢復故疆”。本篇可能為作者此時登黃鶴樓的抒懷之作。
上片描繪中原大好河山在敵騎鐵蹄蹂躪下的凄慘景象。開頭兩句寫登樓遠眺。詞人縱目北望,只見一片荒草寒煙,遠處隱約呈現出故國的山川城郭。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念念不忘中原的深情。接著四句追憶金兵入侵前故都汴京的繁華盛況。“花遮柳護”,形容風光如畫;“鳳樓龍閣”,贊美宮闕壯麗。“萬歲山前”、“蓬壺殿里”兩句,極寫當年宮廷內的豪華生活。萬歲山,即艮岳,宋徽宗時在京城開封東北建的御園假山。蓬壺殿;疑指北宋汴京皇宮內的蓬萊殿。“到而今”兩句,從回憶中轉入描寫現實,感嘆京城慘遭敵軍踐踏,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上片由“遙望”起興,然后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中原地區遭受戰爭的巨大破壞,寄托了作者憂慮國事的悲憤之情。
下片分為兩層。前六句是一層,緊承上片結句“風塵惡”,進一步說明國家正處于危急存亡之秋。“兵安在”四句,寫廣大軍民為抗金戰爭作出了慘重犧牲。大意是說:戰士們在哪兒呢?他們的鮮血沾滿敵人的刀劍,為國英勇捐軀;百姓們又在哪兒呢?他們被金兵無辜屠殺,尸體填滿了深溝溪谷。接下兩句,嘆息山河雖然依舊,而人世卻已全非。萬里山河,滿目瘡痍,能不令人慷慨生哀!后四句是一層,作者化悲痛為力量,希望朝廷早日決策北伐。自己愿率一支精銳部隊,揮鞭渡江,掃清敵寇,光復中原,實現祖國的統一。那時再駕著黃鶴,飛回漢水之濱,重續今日之游。
上一篇:陳邦炎《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熊和 沈松勤《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