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穎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數(shù)尺沙邊柳,待汝成蔭系釣舟。
作者緊扣詩題,一開始即純寫江上之景,尺幅萬里,展示出一個無限寥廓的空間。“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這是富于季節(jié)性的大江奇景,在整個畫面中都浸透著秋意。澄波萬里的長江,渺渺茫茫,連接著漫漫瀟灑冷落的秋色,清冷深遠的天幕,明凈如洗,水隨天去。整個世界,在秋色中仿佛變得簡練透明,因而視野所及之空間,便是那樣的深遽、遙遠,那樣使人感到明凈如鑒。一雙白鷗正從這明凈的空間中劃過,那飄然的姿態(tài),像是紛紛揚揚的雪花一般。在這幅巨畫之中,色彩顯得格外淡雅,線條也異常簡練,沒有過多地渲染和描繪,只剩下能夠突出大江秋色的幾個典型特征。
后面兩句是即景而寫人。“摩挲數(shù)尺沙邊柳,待汝成蔭系釣舟。”寥廓的秋意蕩滌著作者的情感,同時作者也有意識地從秋色無限中尋找著感情的寄慰,自然的坦誠必然激起人的淳真,升華出一種回歸自然的意念。因而作者禁不住地以手撫摸江岸的柳樹,借以表達意愿。摩挲,是撫摸的意思。江畔沙邊,楊柳數(shù)尺,日日伴隨大江,伴隨著整個自然,這正是作者內(nèi)心所向往的,所以他要對柳講了:“待汝成蔭系釣舟。”此時正是秋天,柳葉早巳在秋風(fēng)中飄落,寒江渺渺,作者謂柳“待汝成蔭”,這正是與柳相約,屆時在此垂釣。
這首詩在寫法上很別致,前兩句雖寫得極開闊,但仍只是靜態(tài)狀寫,作者似乎是要借這種純客觀性的靜態(tài)描寫,去突出江天的清靜與秋意的無窮,它帶有以自然來強化意念的作用。后兩句寫人,則由靜入動,由宏闊而漸細微。以手撫柳,這中間自然含有不盡的意味,而及與柳相約“待汝成蔭”,則更深一步。本來人與自然還屬分立狀態(tài),至此則進而融匯,形成了直接的對話,所以以汝呼柳,實可看作是由靜態(tài)觀望直至自然融入的一種表現(xiàn),其妙處不可與言。
上一篇:晁說之《因雞鳴不響而作》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陳與義《春日》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