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幽州臺:即薊北樓,又稱薊丘、燕臺,也就是傳說中燕昭王為招納賢才所筑的黃金臺。唐幽州治薊,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前不見二句: 意為像燕昭王那樣能任用賢才的人,古代曾經有之,但不及見;后來亦當有之,但也不能見。愴(chuang)然:傷感的樣子。
[鑒賞導示]
唐代萬歲通天元年(696),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進兵契丹,陳子昂以右拾遺隨軍參謀。這詩是詩人從軍失意之作。作者借登幽州臺抒發失意的感慨,寄寓著報國立功的思想。
[鑒賞]
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本篇中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詩人以抒寫自己內心苦悶為核心,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語句從此詩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差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一個虛字,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緩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鑒賞要點]
[1]名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2]風格豪邁、蒼勁。[3]意境深遠。[4]語言古樸,用語錯落有致,富有變化。
上一篇:《[唐]李 白·登太白峰》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王安石·登飛來峰》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