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1]
(宋)曾幾
一夕驕陽轉作霖[2],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3],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4]心!
【作者簡介】
曾幾(1085~1166),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贛州(今屬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陽。學識淵博,勤于政事,屬江西詩派。
【注釋】
[1]蘇秀:蘇州(今江蘇蘇州市)和秀州(今浙江嘉興市)。以蘇:因而復活。
[2]霖:三日以上的雨。
[3]秀色:禾稻開花叫“秀,“用來形容稻花一片。
[4]望歲:盼望豐年。歲:一年的收成。
【譯文】
酷熱的天氣在夜里下起了傾盆大雨,夢中醒來感覺涼冷,衣襟潮濕。
不愁那屋漏淋濕張張床啊,喜的是條條溪流水漲岸深。
千里稻花該又恢復青翠秀色,五更時雨打桐葉奏出最美妙的樂音。
我沒有田地還這樣歡欣鼓舞,何況田間那一顆顆盼望豐年的心!
【賞析】
這首七律是詩人行旅蘇秀道中的喜雨之作,表現了詩人關心農事,喜農民之所喜,憂農民之所憂的深摯感情,十分動人。
全詩直抒胸臆,精神飽滿,一氣呵成,淋漓酣暢。首聯承題寫來,起得直接。上句寫出久旱乍雨事出意外又早為人們所期盼,下句準確貼切地傳達出霖雨已降、炎氛全消給人身心帶來的清涼、潮潤、舒適、喜悅的感覺。中間四句圍繞“喜”字抒發感受。頷聯運用對比映襯手法,上下句分別化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和《春日江村》“溪流岸岸深”成句,自然貼切,表現出同杜甫一樣體恤民艱舍己忘我的崇高感情。詩人運用一氣貫注的流水對和“床床”“岸岸”疊字巧對,更把一種輕快喜悅的感情寫得聲情并茂,躍然紙上。頸聯揭示“喜”的緣由,并進一步作淋漓酣暢的抒情。上句虛寫,聯想將來豐收的喜人景色,展現的是意中之象;下句寫眼前聽雨之實境,把一般詩人筆下作為悲秋傷離情景來寫的梧桐雨聲作為最美妙的音樂來欣賞,不言喜字,而詩人因聽雨徹夜不眠的欣喜之情已洋溢在字里行間。尾聯上句承前六句作一總述,以“猶”字作勢逼下;下句以“何況”承接轉進,引出廣大農民對這場甘霖的狂喜之情,反過來又表現自己與農民同喜樂之心。
全篇語言明快自然,不藻飾,不用典,節奏流暢輕快,有如行云流水,讀來幾乎感覺不到格律的束縛,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前后映照,都是歡快之詩。
【思考與練習】
1.第二聯中,哪兩個字最能反映出雨勢之大?請簡要分析。
2.通觀全詩,這場雨為何令詩人欣喜?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宋)范仲淹《蘇幕遮》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唐)王維《觀獵》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