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1]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2]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3]侵古道,晴翠[4]接荒城。
又送王孫[5]去,萋萋[6]滿別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注釋】
[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2]離離:青草繁茂的樣子。
[3]遠芳:廣遠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5]王孫:公子王孫。此指遠方友人。
[6]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啊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掩沒古道,艷陽下綠草地連接著荒城。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賞析】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而且還寫出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
【思考與練習】
1.這首詩頌揚了什么樣的精神?
2.分析本詩的前四句所描繪的形象。
上一篇:(三國)諸葛亮《誡子書》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唐)李白《送友人》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