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顧陳垿
端溪誰割紫云腴,萬古文心向此攄。
小點墨池成巨浪,就中飛出北溟魚。
古人往往借詠物詩來抒發個人懷抱。此篇即以文房四寶之一的硯為題,抒發了詩人為文的感想。硯臺素以端州所產為名貴,世稱端硯。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形容采石作硯的情形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摩刀割紫云。”此詩首句即從這里化得,著一“腴”字,則見硯石質地的厚潤細膩,色澤的光潔可喜。面對這樣的一塊硯,詩人浮想聯翩,想到自古以來的文章,都是靠這小小的文具之助寫出來的,它不令人感到驚異。“攄”是抒發,班固《西都賦》:“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萬古文心向此攄”句,將“萬古文心”和小小硯臺緊緊聯系在一起,造成極大與極小的對立統一,便有發人深省的驚異感。“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論·論文》),古人很早就將文章的地位提到與事功同等的高度。所以詩人在說到“萬古文心向此攄”時,是對這小小的硯臺充滿了虔敬之意的。他心里的禮贊是:啊,你多么渺小平凡,然而又多么偉大!這種激情直接引發了三四兩句。
“小點墨池成巨浪,就中飛出北溟魚。”詩人忽發奇想,仿佛看到小小墨池掀起巨浪,從中飛出巨大的鯤鵬,直沖云天。《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人常用鯤鵬來比喻極偉大的事物,象征宏偉遠大的志向。這兩句意即別看小小墨池,憑它能攄發萬古文心,作出極其偉大的文章。“小點墨池成巨浪,就中飛出北溟魚”,是足以長文人志氣的好言語!
古代人心目中的文章,從狹義上說是指經世致用之文,本詩中的“文”也是謂此。不過,本詩雖然原意所指較狹,卻能用著形象思維的語言寫出“小點墨池成巨浪,就中飛出北溟魚”,這就給讀者以引申發揮的自由。當今天讀者讀著這樣的詩句,就會聯想到古今中外的偉大著作家和他們用筆創下的豐功偉績而肅然起敬,同時也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創造奇跡。
上一篇:彥沖畫柳燕·江湜
下一篇:雪中望岱岳·施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