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劉克莊
《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這是一首仲夏之夜玩月,幻游月宮之作。起調兩句,落筆即見奇情異采,神思飛動。第一句“風高浪快”融合御風、乘槎傳說,極言飛行之速。第二句“萬里騎蟾背”的“蟾”即蟾蜍。《太平御覽》引《春秋演孔圖》:“蟾蜍,月精也。”后用為月之代稱。故“騎蟾”即騎月。這兩句,先寫詞人在高風快浪中飛向月宮,后寫在萬里長空中騎月飛行,想象奇特,豪語驚人,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勾繪出壯闊宏大的境界,而且展示出詞人高大的形象。三、四兩句“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以“曾”字點明詞人與姮娥原已相識,似也是天上人,但不細說,只透出一點消息。“姮娥,即嫦娥,漢文帝名恒,漢人避諱,因改姮為嫦。傳說嫦娥為羿之妻。《淮南子·覽冥訓》云:“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成為月中女神。在古代詠月詩詞中,嫦娥是常被寫到的神話人物,但描寫她的體態容貌者卻并不很多。這首詞也沒有多作渲染,只用“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略點兩筆,便描摹出嫦娥天生麗質,樸素無華。這兩句取意于李商隱《秋月》:“姮娥無粉黛,只是逞嬋娟。”但詞中加一上個“元(原)”字,便另有一種意致。說明詞人所曾識的嫦娥與世間所傳聞的不同。她不僅體態輕盈,身姿窈窕,而且本來就不施粉黛,容顏素凈。這既是寫嫦娥的美麗,也是以素面比素月,寫月光的皎潔。造語形象,構思巧妙,人與月顯得格外圓融渾徹。
過片兩句“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寫遨游月宮,俯看人間的情景。“身游”二字,意在言身臨其境,化虛為實,變幻游為實地游。“銀闕珠宮”四字則極寫月宮景色的清美,與明月的清光素輝相合,也與嫦娥的“素面”相映襯,全是淡墨素彩,筆含清輝。當詞人在廣寒之宮、清虛之府盡興游賞之時,精神上似乎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可是,他并非要超塵出世,羽化登仙,所以緊接著拈出“俯看”二字,將視線轉向人間。但他所見到的卻是一片混濁不堪的濛濛積氣。“積氣”二字,語出《列子·天瑞》:“天,積氣耳。亡(無)處亡(無)氣。”詞人在“積氣”之后加上“濛濛”二字,字面上是寫月宮與人世之間相去遙遠,而實際上卻是暗寫南宋朝政昏暗,使得人間污濁不堪。同時又是以“俯看”與“身游”連屬成文,含有身在月宮心懷人間之意。故而未結兩句傾吐出:“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桂樹”,指月中桂樹,《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乃古人見月中陰影而想象出的神話之樹。古人寫月桂,多言其扶疏、婆娑之美,而詞人卻別出心裁地寫他在喝了瓊漿玉液之后,醉里偶爾搖動桂樹,竟然使人間喚作涼風。這也是暗寄諷諭的寫法。試想那些居于廟堂之上,執掌朝政,操縱國脈民生的權臣,不是一舉一動影響極大么?這種寫法,立意新奇,不落舊套,而又旨歸深遠,婉曲地表達出詞人對政治清風的渴望。希望能借此驅散那迷迷濛濛、層積深厚的污濁之氣,消除人間的苦熱與煩燠。這和他在另一首《清平樂》所寫的“消得幾多風露,變教人世清涼”,意旨完全相同。盡管當時的趙宋王朝已經到了行將滅亡的時刻,即使有清爽涼快之風也無法吹散那令人窒息的沉悶空氣,但詞人關心國家命運,體恤人民疾苦的赤誠之心是感人至深的。
這首詞的立意、構思、造境都戛戛獨造,機杼自出,在無數的古代詠月詩詞中堪稱創新之作,故近人俞陛云謂之“一掃詠月陳言,奇逸之氣,見于楮墨。”全篇飄逸之中有凝重,筆墨之外有深意,誠如馮煦所說:“拳拳君國,似放翁;志在有為,不欲以詞人自域,似稼軒”(《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上一篇:(宋)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周密《清平樂·再次前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