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彭端淑·為學(xué)①》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學(xué)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xué),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如何?”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11)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12)告富者。富者有慚色(13)。
西蜀之去(14)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15)不如蜀鄙之僧哉(16)!
【注釋】節(jié)選自《白鶴堂詩文集》。原題是《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作者彭端淑,字樂齋,清代四川丹陵人。晚年主講于四川錦江書院。
〔則〕就,那么。
〔鄙〕邊境,偏僻地區(qū)。
〔僧〕和尚。
〔語(yù)〕動(dòng)詞,告訴。
〔于〕這里相當(dāng)于“對(duì)……”。
〔之南海〕之,往,到。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今浙江舟山群島)。
〔何恃(shì)〕倚仗,憑著什么。
〔缽(bō)〕和尚盛食物用的一種器具。
〔下〕(沿著長(zhǎng)江)往下游走,指到南海。
(11)〔越〕及,到了。
(12)〔以〕把,拿。
(13)〔慚色〕慚愧的神色。
(14)〔去〕距離。
(15)〔顧〕反而,難道。
(16)〔哉〕這里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難和容易之分嗎?如果做了,那么難的事情也容易了;不去做,就是容易的也難了。人們從事學(xué)習(xí)有難和容易之分嗎?去學(xué)習(xí),那么難的也容易了;不學(xué)習(xí),就是容易的也難了。
蜀地的邊境有兩個(gè)和尚,其中一個(gè)窮,一個(gè)富。窮和尚對(duì)富和尚說:“我打算到南海,你看怎么樣?”
富和尚說:“你憑借著什么去呢?”
窮和尚回答說:“我有一個(gè)瓶子和一個(gè)缽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guī)啄陙砭拖牖ㄥX坐船東下南海,還沒有能辦到。你憑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給富和尚。富和尚表現(xiàn)出慚愧的神色。
西蜀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的路程,富和尚不能到那里,窮和尚卻到了。人們立志,難道不如蜀地邊境的和尚嗎!
上一篇:《唐·杜甫·望岳》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唐·杜牧·題烏江亭》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