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三國)諸葛亮
夫[1]君子之行,靜[2]以修身[3],儉以養[4]德。非淡泊(澹泊)[5]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6]須學也。非學無以廣[7]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8]則不能勵精,險躁[9]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10]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11],將復何及!
【作者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青年時隱居隆中,人稱“臥龍”。后為劉備謀劃聯孫權、拒曹操之策,遂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死后,輔佐后主劉禪。立志收復中原,屢次北伐,后病死于五丈原軍中。
【注釋】
[1]夫(fú):發語詞,無意義。
[2]靜:寧靜。
[3]修身:修養身心。
[4]養:陶冶。
[5]淡泊:恬淡寡欲。
[6]才:有才能。
[7]廣:擴展。
[8]淫慢:放縱懈怠。
[9]險躁:輕薄浮躁。
[10]意:愿望,意圖。
[11]窮廬:簡陋的房子。
【譯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
【賞析】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后成為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文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嚴謹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他教兒子如何做人,強調要實現遠大的目標,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清心寡欲,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
【思考與練習】
1.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2.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什么?
上一篇:(唐)王維《觀獵》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