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靖間,南京軍以放糧過期、減短常例,殺戶部侍郎,散銀數十萬以安撫之。萬歷間,杭州軍以
-
·茂林芳樹,好鳥之媒也;污池濁渠,穢蟲之母也。氣類之自然也。善不與福期,惡不與禍招。
-
·與友人論天下無一物無禮樂,因指幾上香曰:“此香便是禮,香煙便是樂;坐在此便是禮,一笑
-
·男女遠別,雖父女、母子、兄妹、姊弟,亦有別嫌明微之禮,故男女八歲不同食。子婦事舅姑,
-
·要知道雷霆霜雪都是太和。
-
·只拿定一個“是”字做,便是“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底道理,更問甚占卜,信甚
-
·天是我底天,物是我底物,至誠所通,無不感格,而乃與之捍格抵牾,只是自修之功未至。自修
-
·定則水,燥則火,吾心自有水火。靜則寒,動則熱,吾身自有冰炭。然則天地之冰炭誰為之?亦
-
·官之所居曰任,此意最可玩。不惟取責任負荷之義,任者,任也。聽其便宜信任而責成也。若
-
·身不修而惴惴毀譽之是恤,學不進而汲汲焉榮辱之是憂,此學者之通病也。
-
·蒼松古柏與夭桃秾李爭妍,重較鸞鑣與沖車獵馬爭步,豈直不能,亦可丑矣。
-
·一代人才自足以成一代之治,既作養無術而用之者又非其人,無怪乎萬事不理也。
-
·固可使之愧也,乃使之怨;固可使之悔也,乃使之怒;固可使之感也,乃使之恨。曉人當如是
-
·君子當事則小人皆為君子,至此不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當事則中人皆為小人,至此不為小
-
·發不中節,過不在已發之后。
-
·夫坐法堂,厲聲色,侍列武卒,錯陳嚴刑,可生可殺,惟吾所欲為而莫之禁,非不泰然得志也。俄
-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吾人終日最不可游游蕩蕩,做空軀殼。
-
·君子之交怕激,小人之交怕合。斯二者,禍人之國,其罪均也。
-
·掩護勿攻,屈服勿怒,此用威者之所當知也。無功勿賞,盛寵勿加,此用愛者之所當知也。反是
-
·定靜中境界,與六合一般大,里面空空寂寂,無一個事物。才問他索時,般般足,樣樣有。
-
·禍福者天司之,榮辱者君司之,毀譽者人司之,善惡者我司之。我只理會我司,別個都莫照管。
-
·道途不治,不責婦人。中饋不治,不責仆夫。各有所官也。
-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行止語默是禍福關,勤惰儉奢是成敗關,飲食男女是死生關。
-
·問:天地開辟之初,其狀何似?曰:未易形容。因指齋前盆沼,令滿貯帶沙水一盆,投以瓦礫數小
-
·人欲之動,初念最熾,須要遲遲,就做便差了。天理之動,初念最勇,須要就做,遲遲便歇了。
-
·學者不能徙義改過,非是不知,只是積慵久慣,自家由不得自家,便沒一些指望。若真正格致了
-
·先難后獲,此是立德立功第一個張主。若認得先難是了,只一向持循去,任千毀萬謗也莫動心,
-
·初看得我污了世界,便是個盜跖;后看得世界污了我,便是個伯夷;最后看得世界也不污我,
-
·心無一事累,物有十分春。
-
·人君者,天下之所依以忻戚者也。一念怠荒,則四海必有廢弛之事;一念縱逸,則四海必有不
-
·天地即生人物,則人物各具一天地,天地之天地由得天地,人物之天地由不得天地。人各任其
-
·說自然是第一等話,無所為而為;說當然是第二等話,性分之所當盡,職分之所當為;說不可
-
·手容恭,足容重,頭容直,口容止,坐如尸,立如齋,儼若思。目無狂視,耳無傾聽。此外景也。
-
·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樂。
-
·治世用端人正士,衰世用庸夫俗子,亂世用憸夫佞人。憸夫佞人盛,而英雄豪杰之士不伸。夫
-
·枕席之言,房闥之行,通乎四海。墻卑室淺者無論,即宮禁之深嚴,無有言而不知、動而不聞者
-
·圣人不矯。
-
·在邪人前發正論,不問有心無心,此是不磨之恨。見貪者談廉道,已不堪聞;又說某官如何廉,
-
·無屋漏工夫,做不得宇宙事業。
-
·天地只一個光明,故不言而人信。
-
·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理;不恃人,只是恃道。
-
·著令甲者,凡以示天下萬世,最不可草率,草率則行時必有滯礙。最不可含糊,含糊則行者得以
-
·處眾人中,孤另另的別作一色人,亦吾道之所不取也。子曰:“群而不黨。”群占了八九分,不
-
·有人于此:精密者病其疏,靡綺者病其陋,繁縟者病其簡,謙恭者病其倨,委曲者病其直,無能可
-
·鰥寡孤獨、疲癃殘疾、顛連無告之失所者,惟冬為甚。故凡詠紅爐錦帳之歡、忘雪夜呻吟之
-
·乾坤盡大,何處容我不得?而到處不為人所容,則我之難容也。眇然一身而為世上難容之人,乃
-
·言語者,圣人之糟粕也。圣人不可言之妙,非言語所能形容。漢宋以來解經諸儒,泥文拘字,破
-
·鏡空而無我相,故照物不爽分毫。若有一絲痕,照人面上便有一絲;若有一點瘢,照人面上便
-
·在篋香韞,在幾香損,在爐香燼。
-
·以理言之,則當然者謂之天,命有德討有罪,奉三尺無私是已。以命言之,則自然者謂之天,莫
-
·人只是怕當局,當局者之十,不足以當旁觀者之五。智慮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奪也,只
-
·士之于道也,始也求得,既也得得,既也養得,既也忘得。不養得則得也不固,不忘得則得也未
-
·百毒惟有恩毒苦,萬味無如淡味長。
-
·無才無學,士之羞也;有才有學,士之憂也。夫才學非有之難,而降伏之難。君子貴才學以成
-
·苦毒易避,甘毒難避。晉人之璧馬,齊人之女樂,越人之子女玉帛,其毒甚矣。而愚者如飴,即
-
·君子言見聞,不言不見聞;言有益,不言不益。
-
·度之于長短也,權之于輕重也,不爽毫發,也要個掌尺提秤底。
-
·萬物之情各求自遂者也,惟圣人之心則欲遂萬物而忘自遂。
-
·水、鑒、燈燭、日月、眼,世間惟此五照宜謂五明。
-
·未有有其心而無其政者,如漬種之必苗,熱蘭之必香。未有無其心而有其政者,如塑人之無語,
-
·把矜心要去得毫發都盡,只有些須意念之萌,面上便帶著。圣賢志大心虛,只見得事事不如人,
-
·心要實又要虛,無物之謂虛,無妄之謂實,惟虛故實,惟實故虛。心要小又要大,大其心能體天
-
·各自責則天清地寧,各相責則天翻地覆。
-
·養定者,上交則恭而不迫,下交則泰而不忽,處親則愛而不狎,處疏則真而不厭。
-
·我不能寧耐事而令事如吾意,不則躁煩;我不能涵容人而令人如吾意,不則譴怒。如是則終日
-
·天下之財,生者一人,食者九人;興者四人,害者六人。其凍餒而死者,生之人十九,食之人十
-
·強恕須是有這恕心才好,勉強推去,若視他人饑寒痛楚漠然通不動心,是恕念已無,更強個甚?
-
·分明不動聲色,濟之有余,卻露許多痕跡,費許大張皇,最是拙工。
-
·學問要訣只有八個字:涵養德性,變化氣質。守住這個,再莫向迷津問渡。
-
·吾輩所欠只是涵養不純不定,故言則矢口所發,不當事,不循物,不宜人;事則恣意所行,或太
-
·二女試舜,所謂書不可盡信也。且莫說玄德升聞,四岳共薦,以圣人遇圣人,一見而人品可定,
-
·以肥甘愛兒女而不思其傷身,以姑息愛兒女而不恤其敗德,甚至病以死,犯大辟而不知悔者,皆
-
·不得罪于法易,不得罪于理難,君子只是不得罪于理耳。
- 《齒以剛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鼴鼠飲河,不過滿腹.》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鶴一去不復返.》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擇音.》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