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手容恭,足容重,頭容直,口容止,坐如尸①,立如齋②,儼若思③。目無狂視,耳無傾聽。此外景也④。外景是整齊嚴肅,內景是齋莊中正,未有不整齊嚴肅而能齋莊中正者。故檢束五官百體,只為收攝此心。此心若從容和順于禮法之中,則曲肱指掌⑤,浴沂行歌⑥、吟風弄月、隨柳傍花,何適不可?所謂登彼岸無所事筏也。
【譯文】手的姿勢恭敬,足的姿勢穩重,頭的姿勢端直,口的姿勢靜止,坐的姿勢如受祭的神主,站立的姿勢如齋戒的時候,思考的姿勢專心致志,目不狂視,耳不傾聽,這是外表的形象。外表形象整齊嚴肅的,內心才會莊嚴中正,沒有外表不整齊嚴肅而內心能莊嚴中正的。因此檢查約束五官和身體的各部位,只是為了收束這個內心。如果心從容和順符合禮法,那么曲肱而臥、指掌而談,在沂水沐浴邊走邊唱、吟風弄月、隨柳傍花,到什么地方去不可以呢?這就是所謂到達了彼岸就不必用船了。
注釋
【注釋】①“手容恭”五句:《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手容恭,鄭玄注:“高且正也。”足容重,鄭玄注:“舉欲遲也。”頭容直,鄭玄注:“不傾顧也。”口容止,鄭玄注:“不妄動也。”坐如尸,鄭玄注:“尸居神位,敬慎也。” ②立如齋:《禮記·曲禮上》:“坐如尸,立如齋。”孔穎達疏:“立如齋者,入之倚立多慢不恭,故戒之云,倚立之時,雖不齋,亦當如祭前之齋,必須磬折曲身。” ③儼若思:《禮記·曲禮上》:“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鄭玄注:“儼,矜莊貌,人之坐思,貌必儼然。” ④外景:外部儀態。 ⑤曲肱指掌:《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曲,彎曲;肱,胳膊。 ⑥浴沂行歌:見《論語·先進》曾點言志處。
上一篇:禍福是氣運,善惡是人事,理常相應,類亦相求。若執福善禍淫之說而使之不爽,而為善之心衰矣。大段氣運只是偶然,故善獲福、淫獲禍者半,善獲禍、淫獲福者亦半,不善不淫而獲禍獲福者亦半。人事只是個當然,善者獲福,吾非為福而修善;淫者獲禍,吾非為禍而改淫。善獲禍而淫獲福,吾寧善而處禍,不肯淫而要福。是故君子論天道不言禍福,論人事不言利害。自吾性分當為之外,皆不庸心,其言禍福利害,為世教發也。
下一篇:敬對肆而言,敬是一步一步收斂向內,收斂至無內處,發出來自然暢四肢,發事業,彌漫六合。肆是一步一步放縱外面去,肆之流禍不言可知。所以千古圣人只一敬字為允執底關捩子。堯欽明允恭,舜溫恭允塞,禹之安汝止,湯之圣敬日躋,文之懿恭,武之敬勝,孔子之恭而安,講學家不講這個,不知怎么做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