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定則水,燥則火,吾心自有水火。靜則寒,動則熱,吾身自有冰炭。然則天地之冰炭誰為之?亦動靜為之。一陰生而宇宙入靜,至十月閉塞而成寒;一陽生而宇宙入動,至五月薰蒸而成暑?;蛟?五月陰生矣,而六月大暑。十一月陽生矣,而十二月大寒,何也?曰:陽不極則不能生陰,陰不極則不能生陽,勢窮則反也。微陰激陽則陽不受激而愈熾,微陽激陰則陰不受激而愈溢,氣逼則甚也。至七月、正月則陰陽相戰,客不勝主,衰不勝旺,過去者不勝方來,故七月大火西流而金漸生水①,正月析木用事而水漸生火②。蓋陰陽之氣續接非直接,直接則絕。父母死而子始生,有是理乎?漸至非驟至,驟至則激。五谷種而能即熟,有是理乎?二氣萬古長存,萬物四時咸遂,皆續與漸為之也。惟續故不已,惟漸故無跡。
【譯文】定則為水,燥則為火,我心中自有水火。靜則寒,動則熱,我身體自有冰炭。然而天地的冰炭是誰造成的?也是動和靜造成的。一陰產生而宇宙入靜,到十月閉塞而成寒;一陽產生而宇宙入動,到五月熏蒸而成暑。有人問:五月陰生,而六月大暑;十一月陽生,而十二月大寒,這是為什么呢?回答說:陽不到極點則不能生陰,陰不到極點則不能生陽,勢窮了就會走向相反方向。沒有陰去激發陽,陽就不會受激而愈發熾烈;沒有陽激發陰,陰就不會受激而愈散陰氣,氣要逼迫得厲害則更為厲害。到了七月、正月,則陰陽交戰,客不勝主,衰不勝旺,過去不勝將來,所以七月營惑星向西流動而金漸生水,正月析木星次當事的時候而水漸生火。陰陽之氣是續接不是直接的,直接則絕。父母死后孩子才出生,有這樣的道理嗎?陰陽之氣是漸漸來的,不是驟然來的,驟至則激。五谷種下去馬上成熟,有這樣的道理嗎?陰陽之氣萬古長存,萬物四時都順遂,這都是連續不斷與漸漸變化造成的。只有續才能不斷,只有漸才無痕跡。
注釋
【注釋】①大火:星名,即營惑星。《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薄、谖瞿?星宿或星次名。
上一篇:一友人沉雅從容,若溫而不理者。隨身急用之物,座客失備者三人,此友取之袖中,皆足以應之?;螂y以數物,呼左右取之,攜中黎然在也。余嘆服曰:“君不窮于所用哉!”曰:我無以用為也,此第二者,偶備其萬一耳。備之心,慎之之心也,慎在備先。凡所以需吾備者,吾已先圖,無賴于備,故自有備以來,吾無萬一,故備常余而不用。或曰:是無用備矣。曰:無萬一而猶備,此吾之所以為慎也。若恃備而不慎,則備也者,長吾之怠者也,久之必
下一篇:陰陽征應,自漢儒穿鑿附會,以為某災祥應某政事,最迂。大抵和氣致祥,戾氣致妖,與作善降祥,作惡降殃,道理原是如此。故圣人只說人事,只盡道理,應不應、在我不在我都不管。若求一一征應,如鼓答桴,堯舜其猶病矣。大段氣數有一定的,有偶然的,天地不能違,天地亦順之而已。旱而雩,水而滎,彗孛而禳,火而祓,日月食而救,君子畏天威謹天戒當如是爾。若云隨禱輒應,則日月盈虧豈系于救不救之間哉?大抵陰陽之氣,一偏必極,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