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士之于道也,始也求得,既也得得,既也養得,既也忘得。不養得則得也不固,不忘得則得也未融。學而至于忘得,是謂無得。得者,自外之名,既失之名。還我故物,如未嘗失,何得之有?心放失,故言得心,從古未言得耳目口鼻四肢者,無失故也。
【譯文】讀書人對于道,開始時希望求得它,既而得到了它,既而修養它,既而忘掉了它。不修養,得到的道不能鞏固;不忘記,說明得到的道沒有與心融合。學到忘記的程度,就和沒有得到一樣。得,是從外面來說的,是失而復得的意思。把我固有的東西歸還了我,如同沒有丟失,又得到什么了呢?心有時會放失,所以有得心之說,但從古以來沒有說得耳目口鼻四肢的,是因為耳目口鼻四肢不會失去。
上一篇:“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見孤陽也。若無陽,則二女何不同行之有?二陽同居,其志同行,不見陰也。若見孤陰,則二男亦不可以同居矣。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六爻雖具陰陽之偏,然各成一體,故無嫌。
下一篇:今古紛紛辨口,聚訟盈庭,積書充棟,皆起于世教之不明,而聰明才辨者各執意見以求勝。故爭輕重者至衡而息,爭短長者至度而息,爭多寡者至量而息,爭是非者至圣人而息。中道者,圣人之權衡度量也。圣人往矣,而中道自在,安用是嘵嘵強口而逞辨以自是哉?嗟夫!難言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