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鏡空而無我相,故照物不爽分毫。若有一絲痕,照人面上便有一絲;若有一點瘢,照人面上便有一點,差不在人面也。心體不虛而應物亦然。故禪家嘗教人空諸有①,而吾儒惟有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②,故有發(fā)而中節(jié)之和。
【譯文】鏡子空凈而沒有一絲其他的影像,照物才能分毫不差。若有一絲痕,照人面上便有一絲;若有一點瘢,照人面上便有一點,這種差別的原因不在人的面孔上。如果人的內(nèi)心不是虛靜的,回應事物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此禪家教導人把所有形形色色的東西都看成虛空的,而我們?nèi)寮覅s有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因此有發(fā)而中節(jié)之和。
注釋
【注釋】①諸有:所有有形色之物。 ②“吾儒惟有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二句:《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朱熹注:“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fā),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發(fā)皆中節(jié),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
上一篇:火性空,故以蘭麝投之則香,以毛骨投之則殠。水性空,故烹茶則清苦,煮肉則腥膻。無我故也。無我故能物物,若自家有一種氣味雜于其間,則物矣。物與物交,兩無賓主,同歸于雜,如煮肉于茶,投毛骨于蘭麝,是謂渾淆駁雜,物且不物,況語道乎?
下一篇:爵祿恩寵,圣人未嘗不以為榮,圣人非以此為加損也。朝廷重之以示勸,而我輕之以視高,是與君忤也,是窮君鼓舞天下之權也。故圣人雖不以爵祿恩寵為榮,而未嘗不榮之,以重帝王之權,以示天下帝王之權之可重,此臣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