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問:天地開辟之初,其狀何似?曰:未易形容。因指齋前盆沼,令滿貯帶沙水一盆,投以瓦礫數小塊,雜谷豆升許,令人攪水渾濁,曰此是渾沌未分之狀,待三日后再來看開辟。至日而濁者清矣。輕清上浮,曰此是天開于子①。沉底渾泥,此是地辟于丑。中間瓦礫出露,此是山陵。是時谷豆芽生,月余而水中小蟲浮沉奔逐,此是人與萬物生于寅。徹底是水,天包乎地之象也。地從上下,故山上銳而下廣,象量谷堆也。氣化日繁華,日廣侈,日消耗,萬物毀而生機微,天地雖不毀,至亥而又成混沌之世矣。
【譯文】有人問:天地開辟之初,其狀態和什么相似?我說:不好形容。就指著房前的一個低洼的盆地,讓人裝滿了帶沙子的水,里邊又投放了數小塊瓦礫,攙雜了一升左右谷子、豆子,讓人把水攪拌渾,說:這就是混沌未分時的狀態,等三日以后再來看開辟之初的狀態。過了三天,渾濁的水已經變清了。清水浮在上面,這就相當子時天開始時的情狀。渾濁的泥沙之物沉在下面,這就相當地辟于丑時的情狀。中間還有瓦礫露出來,這是山陵。這時谷、豆都發出小芽。過了一個多月,水中生出的小蟲在浮沉奔逐,這就相當人和萬物出生在寅時的情狀。從上至下,是一幅水天包著地的形象。地是從上到下的,所以山上尖而下廣,像一個谷堆。氣的變化日益繁華,日益廣侈,日益消耗,萬物逐漸走向毀滅而生機日益微弱。天地雖然不毀,到亥時又成了個混沌世界了。
注釋
【注釋】①子:子及下文之丑、寅、亥等,指十二時,以地支表示生成之順序。邵雍曾說:“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引自蔡元定《皇極經世指要》附錄)并說三者各相隔萬余年,這當然是沒有根據的。元儒吳澄說:“當子會之中,輕輕之氣騰上,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四者成象共為天……故曰天開于子?!敵髸小⒒稹⑼?、石而共為地,故曰地辟于丑。……當寅會之中,兩間人物始生,故曰人生于寅也?!?引自王植《皇極經世全書解》卷首)呂坤采用了“天開于子”等說法,而舍棄臆斷內容,把天、地、人的形成置于實驗、觀察之中。
上一篇:造物之氣有十:有中氣,有純氣,有雜氣,有戾氣,有似氣,有大氣,有細氣,有閑氣,有變氣,有常氣,皆不外于五行。中氣,五行均調精粹之氣也,人鐘之而為堯、舜、禹、文、武、周、孔,物得之而為麟鳳之類是也。純氣,五行各俱純一之氣也,人得之而為伯夷、伊尹、柳下惠,物得之而為龍虎之類是也。雜氣,五行交亂之氣也。戾氣,五行粗惡之氣也。似氣,五行假借之氣也。大氣,旁薄渾淪之氣也。細氣,纖蒙浮渺之氣也。閑氣,積久充溢
下一篇:輕清之氣為霜露,濃濁之氣為云雨。春雨少者,薰蒸之氣未濃也。春多雨則泄夏之氣,而夏雨必少;夏多雨者,薰蒸之氣有余也。夏少雨則積氣之余,而秋雨必多,此謂氣之常耳。至于有霪潦之年,必有亢陽之年,則數年總計也。蜀中之漏天,四時多雨;云中之高地,四時多旱;吳下之水鄉,黃梅之雨為多,則四方互計也??傊?一個陰陽,一般分數,先有余則后不足,此有余則彼不足,均則各足,是謂太和,太和之歲,九有皆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