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舟·趙執信
望齊門外望青州,一室歡聲入棹謳。
十幅風帆半城月,最難圖畫是歸舟。
趙執信從二十八歲被削職還鄉,到六十四歲退居因園(別墅),這期間是他的漫游時期,除斷斷續續地家居之外,主要是在外度過的。尤其是蘇州,趙執信曾先后五次游歷,最后一次竟一連住了四年。長期的漫游、客居生活,很自然地使他在晚年產生了葉落歸根的思鄉之情。雍正二年四月,趙執信攜家人由蘇州起身返里,這首詩就描繪了他們登上歸舟時的喜悅心情。
“望齊門外望青州”。起首就切入正題,既點明了出發地點,又標出了回歸之所。“望齊門”是蘇州的東北門,據《吳越春秋》記載:“吳王為太子波聘齊女。女少思齊,日夜號泣,因乃為病。闔閭(吳王)乃起北門,名曰望齊門,令女往游其上。”作者以望齊門的歷史故事來展示自己的思鄉之切。“青州”乃作者的家鄉山東益都,前后兩個“望”字即濃筆重彩地勾畫出作者對回歸故里的渴望。然而齊女望齊而不得歸,作者望青州卻是可以實現的愿望,還有什么比久客他鄉、一旦回歸更令人激動的呢?因此這第一句就為全詩定下了歡快的基調。“一室歡聲入棹謳”,就是這種歡快的生動而具體的體現。一家人因踏上歸途而歡聲笑語不斷,而船家的歌聲又與此匯成一片,更增添了喜悅的氣氛,同時也點明了全家是乘舟而歸,回應了標題。“十幅風帆半城月”,是緊承上句,使歡快的心情進一步升華:風帆片片,明月高懸,不僅是一幅極富詩意的優美畫面,而且預示著全家此行可以一帆風順,一路太平。想到這里,作者很自然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最難圖畫是歸舟”。因為圖畫只能畫出眼前的具體景物,卻很難畫出歸舟上人們的喜悅心情。
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既有實境描繪,又有想像展示,最后以議論作結,把合家喜歸故里的歡樂推向了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句,不僅點明了主題,而且能以其深遽的美學意蘊令人回味不已。
上一篇:潘耒《廣武》詠史詩
下一篇:厲鶚《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經燕子磯作詩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