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其五)
名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導讀】
《南園十三首》是李賀辭官回鄉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園與《昌谷北園新筍四首》提到的“北園”同為詩人的家園。這組詩為了解、研究李賀居鄉期間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因而十分珍貴。這是《南園十三首》中的第五首,詩中表現了作者渴望投筆從戎平定藩鎮割據、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原詩】
男兒何不帶吳鉤①,收取關山五十州②。
請君暫上凌煙閣③,若個書生萬戶侯④?
【注釋】
①吳鉤:吳地出產的一種寶刀,刃彎如鉤。后泛稱利劍。②五十州:泛指當時分裂勢力(藩鎮割據勢力)占領的地方。唐憲宗時的宰相李絳曾說:“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③凌煙閣:唐太宗時為表彰唐朝開國功臣而建立的宮廷建筑,其中畫有魏徵等二十四人的像。④若個:哪個。萬戶侯:食邑萬戶的列侯。
【譯詩】
好男兒為何不投筆從戎拿起吳鉤,
去收回被敵人強占去的五十個州?
請你到凌煙閣的英雄榜上看一看,
歷史上有哪個書生能夠建功封侯?
【賞析】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表現了詩人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迫切心情。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何不”為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愿。后兩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又在發問:封侯拜相、繪像于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這里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詩人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有反襯的筆法,又有起伏的節奏,峻急中呈回蕩之勢。就這樣,詩人把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這首詩采用直抒胸臆和反面襯托相結合的方法,表達感情頓挫激越、奔放豪壯,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讀來很有感染力。
上一篇: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南柯子》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