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小蠻腰,慣逐東風舞。學得琵琶出教坊,不是商人婦。
忙整玉搔頭,春筍纖纖露。老卻江南杜牧之,懶為秋娘賦。
-----聶大年
聶大年是臨川人,此地多才子,像湯顯祖就是。夏承燾評曰:“聶大年為明朝中葉制曲大家,《卜算子》一詞窮極艷冶,氣體雖不逮溫韋,其腔調亦自婉美。”(《金元明清詞選》)可見他是追步《花間》的。這首《卜算子》小令是他的名篇,文采華麗的詞筆寫了一個歌女的形象,同時也是自況。
這個女子有著白居易家伎小蠻似的楊柳細腰,“楊柳小蠻腰”化用白居易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既點出她善于舞蹈,常常像柳絮楊花追逐東風般輕盈舞動,也點出她的身份地位,不是良家閨秀,而是個歌館舞榭里的煙花女子。受出身所限制,她的命運也如無主的柳絮或桃花,或可以隨風上青天,但更多時候是只能落地為泥,自己不可以把握。“身為下賤”,卻“心比天高”,她在青樓楚館里學得一手好技藝,不但舞美,樂器也色色拿手。“教坊”是唐代專業練習歌舞音樂的場所,這里指她出身之地。詞里特別提出“琵琶”,是實指那女子的琵琶出色,也是繼續用白樂天詩里的典故,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寫了一位擅長琵琶的歌女,年長色衰,無奈只好嫁作“商人婦”,這是詞里的女子所最不愿的,所以詞里反用白居易詩“老大嫁作商人婦”之意,說“學得琵琶出教坊,不是商人婦”。聶大年在短短的二十個字里,多處化用耳熟能詳的典故,并借用前人名句入詞,卻顯得生動活潑,并不死板生硬。
上片寫了一個美麗多才的歌女的形象,特別凸現了她高傲的心氣和不安分現狀的心態。下片繼續寫這一女子顧影自憐、忽喜忽嗔的多變心理和寂寞芳心,她對自己的容貌行止十分注意,時時要加以修飾整理,她忙忙地端正頭上的玉搔頭。“玉搔頭”就是玉釵,用《西京雜記》的故事:“(漢)武帝過李夫人,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皆用玉。”這時她纖細的手指如春筍一般,就從袖子里露了出來,“春筍纖纖”,是指手指細嫩,這種姿勢是很給人遐想的,就像笑不露齒和走路的樣子代表一個女子的教養和身份。手指藏在袖中是一種矜持端莊,而露出手指,就像《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里寫的“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的昔日倡家女,是一種不安騷動的感覺。謝逸的《南歌子》說“夜靜寒生春筍,理琵琶”,正是這雙纖纖玉手,能彈出美妙的樂曲。但這纖瘦的手指,還有理妝的樣子,都無端給人一種可憐的感覺。這女子急急地整理裝束,賣弄技藝,無非是想努力給人一個好的印象,因為她知道她的一生的改變也許就靠這一些。寫出的是悵惘迷茫、心有不足、若有所思的樣子,表明她雖有美好的容貌和自傲的技藝,但對自己的前途還是沒有信心和把握。詞最后說到江南杜牧也已老去,疏懶不能再為《杜秋娘詩》了。杜牧詩中的杜秋娘是金陵女子,初為節度使李锜的妾,因美貌能歌入宮,得寵于皇帝,后放還,窮老無依。杜牧《杜秋娘詩》序里說:“予過金陵,感其老且窮,因為之賦詩。”女子雖然年少時可以憑借美貌才華風光一時,但年華老去后命運終究是可憐不堪。杜秋娘唱《金縷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就是一曲警世之音。詞里這女子是聰明的,已隱約明白自己的命運,她不想流落到商人婦或杜秋娘的地步,但人如落花,不知未來怎樣。
詞人在詞里惋嘆憐惜,細膩體察并理解這女子的不幸,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琵琶行》)之感。詩詞多以女子失意來比喻不得志的才子,這首詞也可以說是才氣橫溢卻做了一輩子閑官的詞人的夫子自道,意蘊含蓄委婉不盡,讀者不能以其為香艷之詞便輕輕放過。
上一篇:張翥《百字令·蕪城晚望》元代詞作鑒賞
下一篇:蔣冕《卜算子·斜日墜荒山》明代詞作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