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引·朱瑄
徐福樓船竟不還,祖龍旋巳葬驪山。
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關。
“祖龍”系秦始皇的代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人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縞池君(水神)。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奉璧以聞始皇,“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始皇不逾一年果死。“祖龍”之稱即原于此。秦始皇在歷代詩人筆下,主要是一個被批判的對象。詠始皇的詩,大多集中在寫秦長城、焚書坑、阿房宮(即始皇墓)等史事上。朱瑄的這首《祖龍引》則是始皇生前覓不死之藥一事立言。在他之前,則有唐人胡曾《詠史詩·東海》取材相同。詩云:“東巡玉輩委泉臺。徐福樓船尚未回。自是祖龍先下世,不關無路到蓬萊。”
徐福是由齊入秦的方士。秦始皇曾按他的意圖,遣童男童女數千人隨他乘樓船入海求仙。他入海求神藥十年不得,乃居海上不歸。胡曾就此事嘲笑說,不是沒有求仙之路,只是始皇壽數太短,等不到徐福回來就先下世了。這也算就史實翻出一點新意,但他的冷嘲顯得寡味,而且意義不大。而朱瑄就不同了,他比胡曾在著想上跨了一大步,不僅翻新史實,且有深刻的寓意。
“徐福樓船竟不還,祖龍旋已葬驪山。”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即位之初,就在驪山為自己修筑陵墓,深穿三泉,下鑄銅穴以護棺槨,廣修宮殿樓觀,貯藏奇珍異寶,并以水銀為江河湖海。一面卻又遣徐福出海覓不死之藥。而徐福此去作“趙巧送燈臺,一去永不來。”“竟不還”三字道出始皇的失望。結果仙藥沒得到,驪山墓倒派了用場。一個“旋”字,就是胡曾“先下世”三字之義,言其壽數何促也!而朱瑄這兩句,實已抵胡曾全詩。以下便是他翻出的新意了。
“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關。”據《十洲記》:“東方祖州上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上。”此即“長生草”。“諸侯盡入關”則指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及六國諸侯的后人,紛紛起兵響應,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記·淮陰侯列傳》引蒯通語)劉邦率軍先攻入函谷關,秦王子嬰降,遂亡秦。這兩句是說,如果秦始皇真的得到長生草而繼續活下去,那么他一定會親眼看到帝國的覆滅。那么,他求藥不得乃幸乎?不幸乎?這就留給讀者去想了。
胡曾《東海》詩之所以淺薄,就在于他賣弄一番口角,卻仍以始皇未得不死之藥為憾事。朱瑄《祖龍引》的深刻,則在于他指出始皇本人的不能長生無足遺憾,而秦的國祚不長,二世伊始旋即亡國,這才是最大的憾事。所以他的批判已超越了題材本身,不限于批判始皇的迷信神仙,而更把矛頭指向秦代暴虐的政治。此《祖龍引》所以耐讀也。
上一篇:吳偉業《阻雪》明朝遺民的懊傷和隱痛
下一篇:張問陶《醉后口占》對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