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應曲 楊慎
銀燭,銀燭,錦帳羅幃影獨。
離人無語消魂,細雨斜風掩門。
門掩,門掩,數盡寒城漏點。
《轉應曲》即《調笑令》,始見于唐代戴叔倫之作,又稱《宮中調笑》,因其筆意回環、音調宛轉而名。此詞寫獨守空房的少婦徹夜難眠,情辭哀惋凄苦。
詞入手便以“銀燭”兩字相疊,重復中突出夜幕降臨時燭光的明亮皎潔,一下子就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當人們的目光聚焦后,作者又用猶如電影中常見的化入手法,由遠而近慢慢地推出隱現在一點燭光后的華美幃帳,以及因燭光投射而映出的一個孤獨的身影。整個畫面轉切自然,層次豐富,明暗相間。這在全詞中還只是一種景物和背景描寫,真正的主人公還沒有正面出現,但已由“影獨”予以點示,用懸念為下文留出余地。
以下“離人”果然直入,明示這是一個已與丈夫分別、獨自居家的少婦,這可由前句所含直接推知。“無語消魂”是一個人物近鏡特寫,只見她一人含著無限的幽怨,默默無語地坐在那里,內心的種種復雜的感受卻全在不言之中。這是從帳中身影轉至人的神態、感受,層層推進,歷歷如轉。后面“細雨”又從室內轉向室外。作為通連內外空間之物的門已被掩上了,原想是用它來隔絕外面的細雨斜風,不讓外界來進一步擾亂她的心境;不料即使如此,孤苦的少婦仍不能就此入睡。“門掩”依詞律倒用“細雨斜風掩門”句末二字,并兩句重疊,強調想方設法排除外界的干擾。結果如何?“數盡寒城漏點”,她還是一夜沒合眼,以至于使用數數的催眠術仍無濟于事,由此可見縈繞于心的憂思是多么的纏綿,那“消魂”的滋味又是多么的痛苦!
一首三十二字的小令,以仄、平、仄三次轉韻,節奏迫促,回環往返,一意連屬,堪稱情景相得的佳作。其意境情韻直逼唐五代名家。
上一篇:馬洪《昭君怨·遠路危峰斜照》勸棄功名歸田園詞作
下一篇:周茂源《鷓鴣天·夏雨生寒》悵惘憂傷胸懷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