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筆正 【本書體例】
【原文】:
有車鄰鄰(1),有馬白顛(2)。未見君子(3),寺人之令(4)
阪有漆(5),隰有栗(6)。既見君子,并坐鼓瑟(7)?!敖裾卟粯?,逝者其耋(8)。”
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并坐鼓簧(9)?!敖裾卟粯?,逝者其亡?!?/p>
【鑒賞】:
關于這首詩的主旨,異說紛紜,分歧頗大。《詩序》認為:“《車鄰》,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敝祆洹对娦虮嬲f》謂未見其必為秦仲之詩,他在《詩集傳》中說:“是對秦君有車馬及此寺人之官,將見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國人創見而夸美之也?!迸f說多從《詩序》或朱熹之說。今人或以為寫秦仲好樂;或以為反映秦君腐朽的生活和思想的詩;或以為婦人喜見其征夫回還時歡樂之詞;或以為貴族朋友間相會勸樂的詩。上述說法,對“君子”指誰和詩的內容的看法都有很大分歧,因而形成對這首詩的主旨看法的嚴重分歧。細讀全詩,《詩序》和朱熹之說,及今人以為寫秦仲、秦君之說,都未能從這首詩本身,對詩中的“君子”指秦仲或秦君的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論述。從全詩的詩意看,詩中的“君子”應是指朋友,是對朋友的尊稱。這是一首寫貴族朋友相會勸樂的詩,表現了友人聚會的歡樂情景。
全詩三章,一章四句,二、三兩章六句。均以自述的口吻,表現其與友人的歡聚情景。
第一章四句寫自己乘車前去拜會友人。一、二句寫他訪友時乘坐的車、馬。他乘坐的車子平穩而輕快地行進,不斷地發出“鄰鄰”的聲音,格外好聽;那拉車的馬兒是名貴的白顛馬,額間長著一團白毛,好象一團白雪,分外好看。這兩句,不僅表現出了他前去訪友時的歡快心情,也表明了他是一個有地位的人。三、四句,是寫他在還未見到朋友時,先由侍者向主人通報、傳令,這就突出了他的友人門第高貴,突出了他的朋友的尊貴,同時也巧妙地突現了他的尊貴??梢钥闯觯@是一次貴族朋友間的拜會。
第二、三兩章,都是六句,結構和意思基本一樣。寫他受到朋友的熱情款待,他們相互鼓勵及時行樂。兩章的頭兩句借當時民歌中常用的“阪(山)有×,隰(澤)有×”的句式起興,雖在意義上沒有必然聯系,但以諧音引出了下文?!安⒆北硎舅麄冎g情投意合,無比親熱?!肮纳?、“鼓簧”,更表現出他們相見后鼓瑟吹笙的歡快氣氛。他們互相勸告和鼓勵:今天相會需盡情歡樂,轉眼間我們就會衰老,甚至死亡。這里表現出了詩人的及時行樂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東漢《古詩十九首》中說的“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驅東上東門》)、“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生年不滿百》)極其相似,都表現出人生短促,應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而且,春秋時代貴族朋友間的這種情緒比東漢時代落拓失意的知識分子的那種情緒,消極成份更多一些。因為春秋時代是奴隸制全面崩潰的時代,貴族朋友間的勸告,是帶上這個時代的烙印的。它和曹操《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感慨,更不可同日而語。因為曹操的感慨是和對民生疾苦的同情或豐功偉業的追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這首詩語言簡潔,善于抓住典型事物的描寫,襯托渲染。第一章四句,通過對車、馬及寺人傳令的敘寫,渲染了氣氛,襯托地表現了來訪者和被訪者的尊貴身份。第二、三兩章,通過寫“并坐鼓瑟”、“并坐鼓簧”及互助勸勉之言,就生動地渲染出了朋友相會時的歡樂氣氛,文字極為簡潔,而氣氛卻極為熱烈。
上一篇:《車舝》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載芟》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