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張令公
珥筆趨丹陛,垂珰上玉除。
步檐青瑣闥,方幰畫輪車。
市閱千金字,朝開五色書 ① 。
致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伏奏回金駕,橫經重石渠。
從茲罷角抵,希復幸儲胥 ② 。
天統知堯后,王章笑魯初。
匈奴遙俯伏,漢相儼簪裾。
賈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學《易》思求我,言《詩》或起予。
嘗從大夫后,何惜隸人馀。
【校】
①開,一作“聞”。
②希,顧元緯本、凌本俱作“且”,誤。
【注】
張令公: 《唐書·玄宗本紀》:開元十一年“四月甲子,張說為中書令”。二十 (一) 〔二〕年五月戊子,“張九齡為中書令”。此張令公應是九齡,顧元緯以為張說,誤矣。
珥筆: 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李善注:“珥筆, (載) 〔戴〕筆也。”潘岳詩:“優游省闥,珥筆華軒。”呂向注:“珥,執也。”
垂珰: 鮑照詩:“垂珰散佩盈玉除。”
步檐: 《上林賦》:“步櫩周流。”師古注:“步櫩,言其下可行步,即今之步廊也。”左思《魏都賦》:“方步櫩而有逾。”李善注:“步櫩,長廊也。”
青瑣闥: 范彥龍詩:“攝官青瑣闥,遙望鳳凰池。”
方幰: 紀少瑜詩:“日落庭光轉,方幰屢移陰。”
千金字: 《史記》:“是時諸侯多 (辨) 〔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馀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帝典: 王儉《褚淵碑文》:“光我帝典,緝彼民黎。”
回金駕: 顏延年詩:“金駕映松山。”李善注:“金駕,金輅也。”《后漢書》:“帝嘗輕與期門近出,姚期頓首車前曰:‘臣聞古今之戒,變生不意,誠不愿陛下微行數出。’帝為之回輿而還。”
石渠: 《漢書》:“韋玄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于石渠閣。”
角抵: 《漢書·武帝紀》:“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戲。”文穎注:“名此樂為角抵者,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蓋雜樂技也。”《元帝紀》:初元五年“罷角抵”。《貢禹傳》:“天子納善其忠,乃下詔罷角抵諸戲。”《刑法志》:“春秋之后,滅弱吞小,并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夸視。而秦更名角抵。”《后漢書·南匈奴傳》:“祖會饗賜作樂,角抵百戲。”章懷太子注:“角抵之戲則魚龍爵馬之屬,言兩兩相當,亦角而為抵對,即今之斗朋,古之角抵也。”
儲胥: 《三輔黃圖》:“武帝作迎風館于甘泉山,后加露寒、儲胥二館,皆在云陽。 (甘泉中) ”
天統: 《漢書》:“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于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孟康曰:“十一月天統,物萌色赤,故云得天統矣。”臣瓚曰:“漢承堯緒,為火德。秦承周后,以火代木,得天之統緒,故曰得天統。漢初因秦正,至太初元年始用夏正,不用十一月為正也。”
王章: 《左傳》:“晉侯請隧,弗許,曰:‘王章也。’”
魯初: 《檀弓》:“夫魯有初。”鄭康成注:“初,謂故事。”
匈奴: 《漢書》:“單于來朝,引見白虎殿。丞相王商坐未央廷中,單于前,拜謁商。商起,離席與言,單于仰視商貌,大畏之,遷延卻退。天子聞而嘆曰:‘此真漢相矣。’”
賈生: 《漢書》:“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漢為土德,色尚黃,數用五,及欲試屬國,施五餌三表以系單于,其術固已疏矣。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
汲黯: 《史記》:“汲黯為中大夫,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
求我: 見《周易·蒙卦》。
隸人: 《左傳》“隸人、牧、圉”。
上一篇:王維《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