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黃幾復①
【原文】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②。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③。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④。
【注釋】
①黃幾復:即黃介,南昌人,和黃庭堅是發小,當時黃介擔任廣州四會(今廣東四會縣)縣令。
②寄雁:有傳說稱大雁南飛的時候,不過衡陽回雁峰,幾乎不會飛往嶺南一帶。
③蘄(qí):祈求。肱:指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時候有三折肱而為良醫的說法。
④瘴溪:古時候傳說稱嶺南偏遠地區多瘴氣。
【譯文】
我在北方為官,而你卻在遙遠的南方,想給你寄封書信,但卻因為相距甚遠而無法寄達。
當年你我在和煦的春風中,欣賞著芬芳的桃花和李花,一同舉起酒杯暢飲;十年來我們都流落江湖,如今在這寂寞的雨夜,彼此獨對殘燈,思念著遠方的朋友。
盡管你家徒四壁,但窮且益堅;處理政事綽綽有余,不需經歷多次挫折,便能取得好成績,比三折肱而為良醫的人猶高一籌。
想你讀書多年,現在已經白發蒼蒼;如今仍然身處猿聲悲切、瘴氣彌漫的嶺南之地,我實在為你憂心。
【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前兩句起勢略顯突兀,“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曾經兩小無猜的好朋友分別在祖國的北方和南方為官,以至于想要見一面都難比登天,借指詩人懷念朋友黃介,可是卻因距離遙遠而不得見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詩歷代以來為人所傳頌。“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兩句詩看似平平無奇,可是,通過工整的對仗,巧妙的用詞,硬是營造出一種清新雋永的美好意境,具有十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人遙想年輕的時候,和好朋友黃介二人一起在春光明媚的午后,一邊欣賞著恣意綻放的桃花和李花,一邊品嘗著美酒佳肴,那是一段多么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光,然而,長大后的詩人和黃介卻因為工作的地方距離太遠,再加上其他因素,導致二人想要見一面都難于登天,只好在凄涼的夜雨中對著孤燈難以入眠。這些詞句給讀者以更加具象的事物,并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
后面的四句詩,詩人分別從“持家”“治病”“讀書”這三方面描寫黃介的為人與處境。詩人稱黃介在政治上很有能力與作為,根本不需要所謂的為政經驗去添磚添瓦。只是,朝廷識人不清,這樣的治國安邦的人才卻只委任了一個小官,無法發揮出黃介的聰明才智,詩人為仕途不順的黃介深表同情。尾聯又和首句的“我居北海君南海”遙遙呼應。詩人猜測十年前一起把酒言歡的朋友恐怕已經白發蒼蒼,只是仍然讀書不倦,可憐黃介一代人才卻只能在十分偏遠的地區做一個小小的縣令,表達了詩人對黃介懷才不遇的不平和憤慨之情。
這首詩中用的都是極普通的詞語:桃李、春風、江湖、夜雨、一杯、十年、酒、燈,在前人詩中早已司空見慣,可是詩人把它們巧妙地配搭起來,卻構成了全新的意境。詩人通過強烈的對比,引起讀者深刻的共鳴。這是宋詩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手法,不用僻字,不用拗句,不用名不見經傳的典故,巧妙地把自己的主觀情志跟客觀事物結合起來,讓人想到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描繪的藝術境界:“寂然疑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能讓人在反復欣賞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全詩八句一氣涌出,以故為新,運古于律,句法兀傲,音響奇峭,卻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跡,達到了鍛煉至極而返璞歸真的化境。
上一篇:黃庭堅《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