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 和周二之作 三首
一
岱宗〔1〕不云高,
渤澥〔2〕終猶淺。
寸心〔3〕不自持,
浩氣〔4〕相旋轉。
說明
《詩稿》推斷此題三首作于1912年秋。周二是作者成都府中學同學。三首和詩抒發了詩人的壯志、宏愿,以及他“如影隨行,言行一致”的操守。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受莊子“齊生死”、“等壽夭”相對主義影響,認為事物的性質都是相對的,因此弘揚大道足以榮其一生,不用為生命短暫而悲泣。
注釋
〔1〕岱,泰山。泰山為五岳之宗,故稱。
〔2〕渤澥,渤海。
〔3〕寸心,方寸之心。
〔4〕浩氣,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又“其為氣也,至大至剛……配義與道。”比喻胸懷遠大抱負。
二
練就堅鐵心,
灼熱終不冷。
我亦無特操〔1〕,
行同身外影〔2〕。
注釋
〔1〕無特操,隨機而行,隨遇而安之意。《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王安石《酬王濬賢良松泉》之一:“赤松復自無特操,上下隨煙何慅慅。”
〔2〕形同身外影,喻影與形既不相離,又因光而變,影隨物移。《管子·任法》:“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劉向《說苑·君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此句意謂只要信念堅定,情懷炙熱,外在形態可千變萬化,卻不背離其內在規律。
三
彭祖〔1〕壽如夭,
殤子〔2〕壽終老。
宏道〔3〕斯足榮,
何用泣秋草〔4〕。
注釋
〔1〕彭祖,傳說中的壽者,八百歲。夭壽,見《孟子·盡心上》:“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喻壽命在天,立命之本在于修身養性。
〔2〕殤子,未成年而死者。
〔3〕宏道,弘揚大道。
〔4〕秋草,《楚辭》:“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殞。”以秋草喻生命短淺,意謂無須為人生短暫而感傷。
上一篇:《邨居即景》敝帚集與游學家書
下一篇:《寄吳君尚之 二首》敝帚集與游學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