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①
【題解】
這首詩是李白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即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江夏往潯陽重游廬山時所作。李白歷盡磨難,心情也變得復雜:想擺脫現實,追求神仙生活;又留戀現實,熱愛人間風物。
詩人以跌宕多姿,抑揚頓挫的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豪放飄逸,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表達了詩人想逍遙在神仙世界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想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原文】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②。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③,
影落明湖青黛光④。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⑤。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⑥。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⑦。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⑧。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⑨。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⑩。
【注釋】
①謠:不合樂的歌,一種詩體。盧侍御虛舟: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今北京大興縣)人,唐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曾與李白同游廬山。
②“我本”二句:楚狂人,指春秋時楚人陸通,字接輿,因不滿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鳳歌笑孔丘:孔子適楚,陸通游其門而歌,勸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禍。這里,李白以陸通自比,表現對政治的不滿,而要像楚狂那樣游覽名山過隱居的生活。
③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的九疊屏,因山九疊如屏而得名。
④“影落”句:指廬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陽湖中。青黛(dài):青黑色。
⑤“香爐”二句:香爐即南香爐峰。瀑布:黃巖瀑布。回崖沓(tà)嶂:曲折的山崖,重疊的山峰。蒼蒼:青色的天空。
⑥吳天:九江春秋時屬吳國。“飛鳥”句意思:連鳥也難以飛越高峻的廬山和它遼闊的天空。
⑦“黃云”二句:黃云,指昏暗的云色。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謂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雪山:白色的浪花。形容白波洶涌,堆疊如山。
⑧“早服”二句:服,即服食。還丹:道家煉丹,將丹燒成水銀,積久又還成丹,故謂“還丹”。琴心三疊:道家修煉術語,一種心神寧靜的境界。
⑨玉京:傳說元始天尊居處。道教稱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⑩先期:預先約好。汗漫:無邊無際,意謂不可知,這里比喻神仙。一說為造物者。九垓(gāi):九天之外。盧敖:戰國時燕國人。太清:最高的天空。
【譯文】
我本是像那個楚狂人陸通一樣,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著一根鑲綠玉的棍杖,一大清早就辭別那勝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岳險峰去尋求仙道從不畏懼路途遙遠,我這一生就喜歡踏遍名山大川去遠游。
秀美的廬山突兀,挺拔矗立在南斗星宿旁,九疊云屏就像是錦繡云霞鋪張。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明澈的湖水泛著青黑色的光芒。金闕巖前雙峰矗立,聳入云端,三疊泉如同銀河倒掛在巍峨的三石梁。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入云霄,氣勢莽莽蒼蒼。紅霞掩映下的翠綠山峰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難以飛越廬山遼闊的長空。
登高遠望這天地間壯觀的景象,氣勢磅礴的江河之水滾滾而去,永遠不會回還。天空中昏暗的萬里黃云滾動的那是狂風的厲色,長江的九道支流白波洶涌,層疊而起如同雪山奔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吟詩作賦,這興致都因廬山峻美的風光而滋長。只要閑暇之時就來觀看石鏡,因為它能使我心神清凈,盡管當年謝靈運的足跡早已被青苔覆蓋,被時光掩藏。我要早些服食仙丹,去除人間紛雜的世俗之情,修煉成琴心三疊的寧靜,得道升仙。
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飛向玉京宮。我早已預先約好和汗漫之神在九天之外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自由自在地遨游深邃的太空。
上一篇:李白《客中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懼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