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辨覺寺
【原文】
竹徑從初地①,蓮峰出化城②。窗中三楚盡③,林上九江平。
軟草承趺坐④,長松響梵聲⑤??站臃ㄔ仆猗?,觀世得無生⑦。
【注釋】
①初地: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
②化城:一時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
③三楚:戰國楚地疆域廣闊,秦漢時分為西楚、東楚、南楚,合稱三楚?!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阂曰幢薄⑴?、陳、汝南、南郡為西楚;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為東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為南楚。
④趺坐:盤腿端坐。
⑤梵聲:和尚誦經的聲音。
⑥空居:幽居。法云:佛教中,法云謂佛法如云,能覆蓋一切。這里指山云之上。
⑦觀世:觀察世事。無生: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譯文】
竹林小徑從寺中延出,蓮花似的山峰聳出于佛法幻化的城郭后。窗中能夠盡覽三楚的風貌,森林遠處九江安平開闊。盤腿端坐在軟綿綿的青草上,長松中傳來和尚誦經的聲音。幽居在山云之上,觀察世事體悟無生的道理。
【賞析】
王維的一部分以僧侶、佛寺為主題的詩,以了悟見長,如《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將佛法奧義以詩語遮詮。這首《登辨覺寺》則以“登”字為線索,描寫山頂佛寺遠眺之所見,以景色描寫見長。
首聯“初地”在佛經中是菩薩十地的初地(《華嚴經·十地品》),同時解指入山初始之地?!盎恰痹诜鸾浿惺钦f,小城涅槃境界猶如化城,眾生中途暫以止息,進而求取真正佛果(《法華經·化城喻品》),在詩中則指代登山達到山頂。詩人用佛語,貼切地描述了登山的進程。
頷聯承接山頂之意寫起,描寫山頂之所見,景象宏大,“窗中”“林上”四字一字數千里。登高望遠,千里江山盡展于眼界之平面。近處是山林,山林之外是大江,這樣看起來,好像江水流于山林之上。臨此豁然開闊之山景,詩人意興勃發,但卻盤腿靜坐,因為他聽到唱誦佛經的聲音。
頸聯以“軟草”“長松”為主語,作出“承”與“響”的動態,仿佛青草與青松,也能夠通人性,進而傳達知曉佛音。
尾聯“空居法云外”照應辨覺寺,以“觀世”收束上文所寫登臨遠眺之景。我凡體肉身之輩,觀三千世界,人情百態,而體悟佛法大觀。此詩以“感”而“悟”,雖用佛典,而未具體地談論佛法;雖未談論佛法,而寫登眺所見之宏遠景象,卻讓讀者似乎感受到了佛理的微妙之處,可謂興象深微。
上一篇:王維《登裴秀才迪小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白石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